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rm{)}\)。


                 

              实验过程:

                  Ⅰ\(\rm{.}\)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rm{a}\),滴加浓盐酸。

              Ⅱ\(\rm{.}\)当\(\rm{B}\)和\(\rm{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rm{.}\)当\(\rm{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rm{a}\)。

              Ⅳ\(\rm{.……}\)

              请回答下面问题:

              \(\rm{(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

              \(\rm{(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rm{(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rm{(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

              \(\rm{(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rm{(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北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 2. 溴和碘的提取方法有多种,试解决下列问题。

              Ⅰ\(\rm{.}\)全球海水中溴的储藏量丰富,约占地球溴总储藏量的\(\rm{99\%}\),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rm{65 mg/L}\)。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rm{(1)}\)写出步骤\(\rm{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rm{⑤}\)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rm{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实验室里蒸馏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为控制温度,最好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
              \(\rm{(3)}\)溴水混合物 Ⅱ 中溶有一定量的氯气,因此在步骤\(\rm{⑤}\)中可将蒸馏产生的气体通过__________\(\rm{(}\)填试剂名称\(\rm{)}\)溶液,以除去氯气。
              \(\rm{(4)}\)步骤\(\rm{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rm{Cl}\)\(\rm{{\,\!}_{2}}\)的利用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
              \(\rm{(5)}\)提取溴单质,采用蒸馏“溴水混合物 Ⅱ”而不是蒸馏“溴水混合物 Ⅰ”,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实验室从含碘废液\(\rm{(}\)除\(\rm{H}\)\(\rm{{\,\!}_{2}}\)\(\rm{O}\)外,含有\(\rm{CCl}\)\(\rm{{\,\!}_{4}}\)、\(\rm{I}\)\(\rm{{\,\!}_{2}}\)、\(\rm{I}\)\(\rm{{\,\!}^{-}}\)等\(\rm{)}\)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rm{Na}\)\(\rm{{\,\!}_{2}}\)\(\rm{SO}\)\(\rm{{\,\!}_{3}}\)溶液,将废液中的\(\rm{I}\)\(\rm{{\,\!}_{2}}\)还原为\(\rm{I}\)\(\rm{{\,\!}^{-}}\),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将\(\rm{I}\)\(\rm{{\,\!}_{2}}\)还原为\(\rm{I}\)\(\rm{{\,\!}^{-}}\)的目的是____。操作\(\rm{X}\)的名称为____。

            •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rm{(}\)原子失电子能力\(\rm{)}\)的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rm{(}\)原子得电子能力\(\rm{)}\)的递变规律。

              实验方法\(\rm{(I)}\)

              实验现象\(\rm{(II)}\)

              \(\rm{1.}\)钠与冷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产生白烟

              \(\rm{2.}\)向新制的\(\rm{H_{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与酸反应剧烈,

              产生大量气泡且气体可以燃烧

              \(\rm{3.}\)镁带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燃烧

              C.反应较为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气体可以燃烧

              \(\rm{4.NaI}\)溶液中加入溴水和\(\rm{CCl_{4}}\)

              D.下层溶液变橙色

              \(\rm{5.}\)镁带用砂纸打磨后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镁带用砂纸打磨后与\(\rm{2mol/L}\)

              盐酸反应。

              E.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发出嘶嘶的响声并迅速向四处游动,溶液变成红色

              \(\rm{6.}\)蘸浓氨水与浓盐酸的两玻璃棒接近

              F.下层溶液交紫红色

              \(\rm{7.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和\(\rm{CCl_{4}}\)

              G.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物质

              \(\rm{8.}\)铝片用砂纸打磨后与\(\rm{2mol/L}\)盐酸反应

              H.生成淡黄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rm{(1)}\)从上表\(\rm{(I)}\)中选择实验方法,从\(\rm{(II)}\)中选择相应的实验现象,上下对应地填写符合要求的答案在空格中\(\rm{(}\)有几个填几个,不一定把空格填满\(\rm{)}\)。

               

              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递交规律

              探究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rm{I}\)

               

               

               

               

               

               

               

               

              \(\rm{II}\)

               

               

               

               

               

               

               

               

              \(\rm{(2)}\)实验结论\(\rm{(}\)用元素符号表示具体的强弱顺序\(\rm{)}\):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________,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

              \(\rm{(3)}\)上表\(\rm{(I)}\)中实验方法\(\rm{8}\)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4)}\)上表\(\rm{(II)}\)中实验现象\(\rm{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4. \(\rm{(11}\)分\(\rm{)}\)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rm{.(1)}\)将钠、钾、镁、铝各\(\rm{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rm{(2)}\)向\(\rm{Na_{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rm{Cl}\)的非金属性比\(\rm{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rm{.}\)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3)}\)仪器\(\rm{B}\)的名称为   ,干燥管\(\rm{D}\)的作用为防止      。 

              \(\rm{(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l > I}\),则\(\rm{A}\)中加浓盐酸,\(\rm{B}\)中加\(\rm{KMnO_{4}(KMnO_{4}}\)与浓盐  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rm{)}\),\(\rm{C}\)中加淀粉\(\rm{—}\)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

                          \(\rm{(}\)填现象\(\rm{)}\),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 

              \(\rm{(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在\(\rm{A}\)中加盐酸、\(\rm{B}\)中加\(\rm{CaCO_{3}}\)、\(\rm{C}\)中加\(\rm{Na_{2}SiO_{3}}\)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            \(\rm{(}\)填现象\(\rm{)}\),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rm{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 5.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有关海洋中部分资源的利用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rm{(1)}\)操作\(\rm{①}\)是              ,操作\(\rm{②}\)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rm{(2)}\)含\(\rm{I^{-}}\)溶液中加入试剂\(\rm{X}\)的目的是将\(\rm{I^{-}}\)     \(\rm{(}\)填“氧化”或“还原”\(\rm{)}\)成\(\rm{I_{2}}\);试剂\(\rm{Y}\)选择原则包括:与碘不反应、碘在\(\rm{Y}\)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和           

              \(\rm{(3)}\)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得到精盐水。该工程示意如下: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rm{(}\)双选\(\rm{)}\)

              A.\(\rm{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rm{③}\)、\(\rm{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rm{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rm{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rm{pH}\)调为\(\rm{7}\)

              \(\rm{(4)}\)海水资源也可以提炼出铝,铝制品与铁制品相比,在空气中不易锈蚀,原因是:                         

            • 6. \(\rm{19}\)、\(\rm{(10}\)分\(\rm{)}\)有\(\rm{X}\)、\(\rm{Y}\)、\(\rm{Z}\)三种元素:

              \(\rm{(1)X}\)、\(\rm{Y}\)、\(\rm{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rm{(2)X}\)单质可以在\(\rm{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rm{XZ}\),火焰呈苍白色;

              \(\rm{(3)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rm{X^{+}}\)和\(\rm{Z^{-}}\),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rm{(4)}\)每\(\rm{2}\)个\(\rm{X_{2}}\)分子能与\(\rm{1}\)个\(\rm{Y_{2}}\)分子化合成\(\rm{2}\)个\(\rm{X_{2}Y}\)分子,\(\rm{X_{2}Y}\)常温下为液体;

              \(\rm{(5)Z}\)单质溶于\(\rm{X_{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试写出其元素符号:\(\rm{X}\)_______,\(\rm{Y}\)_______, \(\rm{Z}\)_______,以及化合物的分子式: \(\rm{XZ}\)_______,\(\rm{X_{2}Y}\)_________。

            • 7.

              氯元素可以形成\(\rm{HC}\)\(\rm{l}\)\(\rm{O}\)、\(\rm{HC}\)\(\rm{l}\)\(\rm{O_{2}}\)、\(\rm{HC}\)\(\rm{l}\)\(\rm{O_{3}}\)、\(\rm{HC}\)\(\rm{l}\)\(\rm{O_{4}}\)多种含氧酸.


              \(\rm{(1)HC}\)\(\rm{l}\)\(\rm{O_{2}}\)中\(\rm{C}\)\(\rm{l}\)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已知常温下\(\rm{HC}\)\(\rm{l}\)\(\rm{O_{2}}\)的电离常数\(\rm{K}\)\(\rm{{\,\!}_{a}}\)\(\rm{=1.0×10^{-2}}\),则\(\rm{1.0}\)\(\rm{mol}\)\(\rm{⋅L^{-1}N}\)\(\rm{a}\)\(\rm{C}\)\(\rm{l}\)\(\rm{O_{2}}\)溶液的\(\rm{p}\)\(\rm{H}\) 约为______.

              \(\rm{(2)}\)实验室常用\(\rm{B}\)\(\rm{a}\)\(\rm{(C}\)\(\rm{l}\)\(\rm{O_{3})_{2}}\)溶液稀硫酸反应制\(\rm{HC}\)\(\rm{l}\)\(\rm{O_{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3)KC}\)\(\rm{l}\)\(\rm{O_{3}}\)是焰火、照明弹等的主要成分\(\rm{.}\)以\(\rm{N}\)\(\rm{a}\)\(\rm{C}\)\(\rm{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用下述装置生产\(\rm{KC}\)\(\rm{l}\)\(\rm{O_{3}}\):

              \(\rm{①}\)\(\rm{a}\)电极的电极名称是______;电解过程中产生\(\rm{C}\)\(\rm{l}\)\(\rm{O_{3}^{-}}\)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rm{②}\)当电路上转移\(\rm{0.6}\)\(\rm{mol}\) 电子时,交换膜右侧电解质溶液质量减少______\(\rm{g}\)

              \(\rm{③}\)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与\(\rm{KC}\)\(\rm{l}\)溶液混合即可反应析出\(\rm{KC}\)\(\rm{l}\)\(\rm{O_{3}}\)晶体,经过______、______、干燥即可获得\(\rm{KC}\)\(\rm{l}\)\(\rm{O_{3}}\)晶体粗品.

            • 8.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rm{( }\)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已知亚硫酸钠易被氧气和氯气氧化为硫酸钠,\(\rm{BaSO_{3}+2HCl=BaCl_{3}+SO_{2}↑+H_{2}O)}\)。

              \(\rm{(1)}\)装置\(\rm{B}\)中仪器\(\rm{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装置\(\rm{E}\)中仪器\(\rm{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关闭\(\rm{K_{1}}\),打开\(\rm{K_{2}}\),滴入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装置\(\rm{B}\)中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装置\(\rm{D}\)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rm{D}\)中\(\rm{②}\)、\(\rm{③}\)、\(\rm{④}\)处依次放入_____\(\rm{(}\)填字母\(\rm{)}\)。

               

              \(\rm{a}\)

              \(\rm{b}\)

              \(\rm{c}\)

              \(\rm{d}\)

              \(\rm{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rm{③}\)

              碱石灰

              无水硫酸铜

              无水氯化钙

              浓硫酸

              \(\rm{④}\)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rm{(4)}\)实验完成后,用装置\(\rm{A}\)吸收多余的氯气。从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的角度考虑,关闭仪器\(\rm{①}\)的旋塞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写出\(\rm{K_{1}}\)、\(\rm{K_{2}}\)相关操作\(\rm{)}\)

              \(\rm{(5)}\)实验结束后取装置\(\rm{E}\)中的溶液\(\rm{10mL}\),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rm{BaCl_{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rm{2.33g(}\)不考虑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损失\(\rm{)}\),则被氯气氧化的\(\rm{Na_{2}SO_{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上述测得的被氯气氧化的\(\rm{Na_{2}SO_{3}}\)的物质的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制取漂白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⑴}\)书写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⑵}\)图甲中滴加浓盐酸的装置名称为_________。

                     \(\rm{⑶}\)若用含有\(\rm{0.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rm{Mn0_{2}}\)反应制氯气,制得的氯气体积\(\rm{(}\)标准状况下\(\rm{)}\)总是小于\(\rm{2.24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⑷}\)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_,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失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亚氯酸钠\(\rm{(NaClO_{2})}\)是重要的漂白剂。某小组开展如下实验,按如图装置制取无水\(\rm{NaClO_{2}}\)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 已知:\(\rm{NaClO_{2}}\)饱和溶液在低于 \(\rm{38 ℃}\)时析出\(\rm{NaClO_{2}⋅3H_{2}O}\),高于 \(\rm{38 ℃}\)时析出\(\rm{NaClO_{2}}\),高于 \(\rm{60 ℃}\)时\(\rm{NaClO_{2}}\)分解成\(\rm{NaClO_{3}}\)和\(\rm{NaCl}\).

              \(\rm{(1)}\)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__;

              \(\rm{(2)}\)已知装置\(\rm{B}\)中的产物有\(\rm{ClO_{2}}\)气体,则\(\rm{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rm{D}\)中反应生成\(\rm{NaClO_{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3)}\)从装置\(\rm{D}\)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无水\(\rm{NaClO_{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rm{①}\)减压, \(\rm{55 ℃}\)蒸发结晶;\(\rm{②}\)________;\(\rm{③}\)用 \(\rm{38 ℃~ 60 ℃}\)热水________;\(\rm{④}\)在________条件下干燥得到成品.

              \(\rm{(4)}\)如果撤去\(\rm{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

              \(\rm{(5)}\)测定样品中\(\rm{NaClO_{2}}\)的纯度\(\rm{.}\)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rm{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rm{ClO_{2}^{-}+4I^{-}+4H^{+}═2H_{2}O+2I_{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rm{100mL}\)待测溶液\(\rm{.}\)取\(\rm{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rm{c mol⋅L^{-1}Na_{2}S_{2}O_{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rm{V mL(}\)已知:\(\rm{I_{2}+2S_{2}O_{3}^{2-}═2I^{-}+S_{4}O_{6}^{2-}).}\)请计算所称取的样品中\(\rm{NaClO_{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