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采用铝\(\rm{—}\)空气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一次性加注铝电极可行驶\(\rm{1600 km}\),铝\(\rm{—}\)空气电池是由铝合金电极、空气电极、中性或碱性水溶液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电极是负极
              B.电子由铝合金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空气电极
              C.负极的反应式为\(\rm{O_{2}+2H_{2}O+4e^{-}═4OH^{-}}\)
              D.电池工作时铝合金电极不断被消耗
            • 2.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二甲醚\(\rm{(CH_{3}OCH_{3})}\)和甲醇\(\rm{(CH_{3}OH)}\)被称为\(\rm{21}\)世纪的新型清洁燃料。

              \(\rm{(1)CO_{2}}\)和\(\rm{H_{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rm{CO_{2}(g)+3H_{2}(g)⇌ CH_{3}OH(g)+H_{2}O(g)}\),测得\(\rm{CH_{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rm{①}\)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rm{K_{Ⅰ}}\)____\(\rm{K_{Ⅱ}(}\)填“\(\rm{ > }\)”“\(\rm{=}\)”或“\(\rm{ < }\)”\(\rm{)}\)。

              \(\rm{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下表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容器

              反应物

              投入量

              \(\rm{1 mol CO_{2}}\)、

              \(\rm{3 mol H_{2}}\)

              \(\rm{a mol CO_{2}}\)、\(\rm{b mol H_{2}}\)、

              \(\rm{c mol CH_{3}OH(g)}\)、\(\rm{c mol H_{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rm{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rm{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rm{(2)}\)二甲醚\(\rm{(CH_{3}OCH_{3})}\)也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利用甲醇可以合成二甲醚,反应原理为\(\rm{2CH_{3}OH(g)⇌ CH_{3}OCH_{3}(g)+H_{2}O(g)}\)。某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rm{400}\)。此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rm{CH_{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

              \(\rm{CH_{3}OH}\)

              \(\rm{CH_{3}OCH_{3}}\)

              \(\rm{H_{2}O}\)

              浓度\(\rm{(mol·L^{-1})}\)

              \(\rm{0.44}\)

              \(\rm{0.6}\)

              \(\rm{0.6}\)

              若加入\(\rm{CH_{3}OH}\)后,经\(\rm{10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rm{CH_{3}OH}\)的转化率为________,体系中\(\rm{CH_{3}OCH_{3}}\)的体积分数________。\(\rm{(}\)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m{)}\)

              \(\rm{(3)}\)二甲醚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若电解质为碱性。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Zn-2e-=Zn2+
              B.电池反应:Zn+Cu2+=Zn2++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移向正极
              D.盐桥中K+移向ZnSO4溶液
            • 4.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 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rm{2Cl^{-}-2e^{-}═Cl_{2}↑}\)
              B.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rm{O_{2}+2H_{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为:\(\rm{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rm{Fe-2e^{-}═Fe^{2+}}\)
            • 6.
              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m{.}\)硫铁矿\(\rm{(FeS_{2})}\)燃烧产生的\(\rm{SO_{2}}\)通过下列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rm{H_{2}SO_{4}}\),又能制\(\rm{H_{2}}\).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已知\(\rm{1g}\) \(\rm{FeS_{2}}\)完全燃烧放出\(\rm{7.1kJ}\)热量,\(\rm{FeS_{2}}\)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该循环工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rm{(3)}\)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rm{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rm{H_{2}}\)的目的是 ______ .
              \(\rm{(4)}\)用吸收\(\rm{H_{2}}\)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rm{(}\)用\(\rm{MH)}\)表示\(\rm{)}\),\(\rm{NiO(OH)}\)作为电池正极材料,\(\rm{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制得高容量,长寿命的镍氢电池\(\rm{.}\)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为:\(\rm{NiO(OH)+MH \underset{{充电}}{\overset{{放电}}{{\rightleftharpoons}}}Ni(OH)_{2}+M}\)
              \(\rm{①}\)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
              \(\rm{②}\)充电完成时,\(\rm{Ni(OH)_{2}}\)全部转化为\(\rm{NiO(OH).}\)若继续充电将在一个电极产生\(\rm{O_{2}}\),\(\rm{O_{2}}\)扩散到另一个电极发生电极反应被消耗,从而避免产生的气体引起电池爆炸,此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
            • 7.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rm{Cu}\)的化学性质及溶液环境对反应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Ⅰ\(\rm{.}\)探究\(\rm{Cu}\)的化学性质

              实验

              试剂\(\rm{1}\)

              试剂\(\rm{2}\)

              操作及现象

              \(\rm{①}\)

               

               

              铜丝

              氯气

              将加热后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棕黄色的烟

              \(\rm{②}\)

              稀硝酸

              产生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rm{③}\)

              \(\rm{0.1mol/LKMnO_{4}}\)溶液

              加热后,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rm{(1)}\)根据化合价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铜主要体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rm{(2)}\)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rm{(3)}\)向实验\(\rm{①}\)的集气瓶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最后变为蓝色。

              【查阅资料】\(\rm{ⅰ.}\)黄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绿色。

              \(\rm{ⅱ.}\)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rm{[Cu(H_{2}O)_{4}]^{2+}+ 4Cl^{-}⇌ [CuCl_{4}]^{2-}+ 4H_{2}O}\)利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解释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
                                                             蓝色                                             黄色

              \(\rm{(4)}\)反应\(\rm{③}\)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是因为中性环境下反应很难进行。铜表面黑色的物质为\(\rm{CuO}\),同时有\(\rm{MnO_{2}}\)生成,则中性环境下反应很难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Ⅱ\(\rm{.}\)探究溶液环境对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酸碱性对铜与\(\rm{0.1mol/L KMnO_{4}}\)溶液反应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rm{(1)}\)探究酸性条件下反应时,试剂\(\rm{X}\)是。溶液颜色变浅能否说明铜与\(\rm{0.1mol/L KMnO_{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
              \(\rm{(2)}\)对于铜与\(\rm{0.1mol/L KMnO}\)\(\rm{{\,\!}_{4}}\) 溶液在碱性环境下的反应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Ⅰ:\(\rm{0.1mol/L KMnO}\)\(\rm{{\,\!}_{4}}\) 溶液在碱性环境下不能将铜氧化;

              假设Ⅱ:\(\rm{0.1mol/L KMnO}\)\(\rm{{\,\!}_{4}}\)溶液在碱性环境下与铜反应较慢。

              设计实验验证:

              将铜丝紧密缠绕在碳棒上放入碱性的溶液\(\rm{A}\)中,溶液很快由紫红色变为深绿色\(\rm{(MnO_{4}^{2−})}\)。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蓝绿色,试管底部出现棕褐色粉末\(\rm{(MnO_{2})}\)。

              \(\rm{①}\)反应加快的原因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_______。

              \(\rm{②}\)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

            • 8. 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C.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熔融氯化钠和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2Cl--2e-=Cl2
              D.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 9. 运用所学化学原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某同学利用单质硅和铁为电极材料设计原电池(NaOH为电解质溶液),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2)已知:①C(s)+O2(g)═CO2(g)△H=a kJ•mol-1;②CO2(g)+C(s)═2CO(g)△H=b kJ•mol-1;③Si(s)+O2(g)═SiO2(s)△H=c kJ•mol-1.工业上生产粗硅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已知:CO(g)+H2O(g)⇌H2(g)+CO2(g).表为该反应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则:该反应的△H ______ 0(填“<”或“>”);500℃时进行该反应,且CO和H2O起始浓度相等,CO平衡转化率为 ______
              温度℃ 400 500 800
              平衡常数K 9.94 9 1
            • 10. 某学生为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的是(  )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