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Na_{2}O_{2}}\)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回答以下问题:

              \(\rm{(1)}\)写出\(\rm{Na_{2}O_{2}}\)作供氧剂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Na_{2}O_{2}}\)有强氧化性,\(\rm{H_{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rm{Na_{2}O_{2}}\)与\(\rm{H_{2}}\)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rm{1}\):按图组装仪器\(\rm{(}\)图中夹持仪器省略\(\rm{)}\),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rm{2}\):打开\(\rm{K_{1}}\)、\(\rm{K_{2}}\),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rm{Na_{2}O_{2}}\)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rm{3}\):\(\rm{……}\),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rm{Na_{2}O_{2}}\)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rm{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rm{K_{1}}\)。

              \(\rm{①}\)盛装稀盐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rm{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步骤\(\rm{3}\)在点燃\(\rm{C}\)处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设置装置\(\rm{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⑤}\)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着明显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在“神七”的航天舱中、在宇航员太空漫步时穿的航天服中、在潜艇中均使用过氧化钠作制氧剂,供人呼吸之用。某学生选用大理石、盐酸和一定量过氧化钠药品设计实验,验证这一事实。

              请根据所给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rm{(1)A}\)是制取\(\rm{CO_{2}}\)的装置,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rm{(}\)填序号\(\rm{)}\)。

               

              \(\rm{(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每反应\(\rm{1mol Na_{2}O_{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

              \(\rm{(4)}\)要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可在装置\(\rm{D}\)和\(\rm{E}\)之间增加一装有___________\(\rm{(}\)填写试剂名称\(\rm{)}\)的干燥管。

              \(\rm{(5)}\)如何检验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图是实验室研究潜水艇中供氧体系反应机理的装置图。

              \(\rm{(1)B}\)装置可除去\(\rm{A}\)装置中可能挥发出的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C}\)装置为\(\rm{O}\)\(\rm{{\,\!}_{2}}\)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D}\)装置可除去\(\rm{C}\)装置中未反应的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4)C}\)装置中固体由淡黄色完全变为白色,检验该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方案如下:取少量\(\rm{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过量_________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_________且不褪色,则证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 4.

              \(\rm{Na_{2}O_{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rm{{\,\!}}\)通常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rm{(1)}\)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rm{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加入\(\rm{Mn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小组两名同学共同设计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通入\(\rm{SO_{2}}\),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rm{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甲同学认为\(\rm{Na_{2}O_{2}}\)与\(\rm{SO_{2}}\)反应生成了\(\rm{Na_{2}SO_{3}}\)和\(\rm{O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检验反应后\(\rm{B}\)中的白色固体含有\(\rm{Na}\)\(\rm{{\,\!}_{2}}\)\(\rm{SO}\)\(\rm{{\,\!}_{3}}\)的方法是:______。

              \(\rm{②}\)乙同学认为反应的后\(\rm{B}\)中有\(\rm{Na_{2}SO_{3}}\)还会有\(\rm{Na_{2}SO_{4}}\)。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检验产物中\(\rm{Na_{2}SO_{4}}\)的存在乙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的现象不能证明有\(\rm{Na_{2}SO_{4}}\)生成,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请补充完整实验小组测定\(\rm{B}\)中反应完全后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称取样品\(\rm{a}\)克加水溶解,__________,烘干,称量沉淀质量为\(\rm{b}\)克,计算含量。

            • 5.

              用脱脂棉包住约\(\rm{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rm{(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rm{Na_{2}O_{2}}\)和\(\rm{H_{2}O}\)反应的结论是:

              \(\rm{a.}\)有氧生成;\(\rm{b}\).________             

              \(\rm{(2)}\)写出\(\rm{Na_{2}O_{2}}\)和\(\rm{H_{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rm{①}\)用以验证结论\(\rm{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用以验证结论\(\rm{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rm{Na_{2}O_{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rm{Na_{2}O_{2}}\)、蒸馏水、\(\rm{KMnO_{4}}\)酸性溶液、\(\rm{MnO_{2}}\)。\(\rm{Na_{2}O_{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氧气后,得溶液\(\rm{X}\)。查阅资料表明,\(\rm{Na_{2}O_{2}}\)与水反应还可生成\(\rm{H_{2}O_{2}}\)。

              \(\rm{(1)}\)写出\(\rm{Na_{2}O_{2}}\)与水生成\(\rm{O_{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生成\(\rm{1mol O_{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rm{(2)Na_{2}O_{2}}\)与水反应生成\(\rm{H_{2}O_{2}}\)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rm{(}\)填是、否\(\rm{)}\)

              \(\rm{(3)}\)取少量溶液\(\rm{X}\)于试管中,滴加\(\rm{FeSO_{4}}\)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已知溶液\(\rm{X}\)可使酸性\(\rm{KMnO_{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完成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rm{MnO_{4}^{-}+}\)____\(\rm{H_{2}O_{2}+}\)____\(\rm{H^{+}—}\)____\(\rm{Mn^{2+}+}\)____\(\rm{O_{2}↑+}\)_________     

              \(\rm{(5)}\)取\(\rm{40 gNa_{2}O_{2}}\)固体粉末与一定量二氧化碳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rm{47g}\),则该反应中消耗\(\rm{Na_{2}O_{2}}\)的质量是________\(\rm{g}\)。

            • 7.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在实验室里按下图所示装置,可进行模拟实验证明\(\rm{Na_{2}O_{2}}\)的供氧作用。

              \(\rm{(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rm{B}\)

              饱和\(\rm{NaHCO_{3}}\)溶液

               

              \(\rm{D}\)

               

               

              \(\rm{(3)}\)试管\(\rm{F}\)中收集满气体后,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rm{(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普通广口瓶中装有淡黄色粉末,标签不全,只有“化学纯”字样。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rm{[}\)提出问题\(\rm{]}\)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rm{[}\)提出猜想\(\rm{]}\)淡黄色粉末可能是:\(\rm{a.}\)硫;\(\rm{b.}\)过氧化钠。

              \(\rm{[}\)查阅资料\(\rm{]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rm{②}\)过氧化钠\(\rm{(Na_{2}O_{2})}\)是淡黄色粉末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作供氧剂。

              \(\rm{[}\)实验探究\(\rm{]}\)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探究。

              \(\rm{[}\)实验现象\(\rm{]}\)加入足量蒸馏水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烧杯中导管口产生气泡。



              \(\rm{[}\)结论与问题\(\rm{]}\)

              \(\rm{(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猜想________\(\rm{(}\)填猜想“\(\rm{a}\)”或“\(\rm{b}\)”\(\rm{)}\)成立,生成气体是________;

              \(\rm{(2)}\)烧杯中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是________\(\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

              \(\rm{(3)}\)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当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有 \(\rm{2.24 L}\),则淡黄色粉末的质量是________\(\rm{ g}\)。

            • 9.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rm{Na_{2}O_{2}}\)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rm{(}\)夹持装置已省略\(\rm{)}\)。

              \(\rm{(1)}\)检查装置\(\rm{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rm{(2)}\)装置\(\rm{B}\)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装置\(\rm{A}\)中有________生成。

              \(\rm{(3)}\)反应完成后向装置\(\rm{A}\)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为________,说明装置\(\rm{A}\)中有________生成。

              \(\rm{(4)}\)写出\(\rm{Na_{2}O_{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0.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rm{(}\)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涉及的反应有:\(\rm{2Na_{2}O_{2}+2H_{2}O===4NaOH+O_{2}↑}\),\(\rm{2Na_{2}O}\)\(\rm{{\,\!}_{2}+2CO_{2}===2Na_{2}CO_{3}+O_{2}.}\)设计用如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的量气装置\(\rm{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rm{.}\)甲管有刻度\(\rm{(0~50 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rm{(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rm{(}\)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C}\)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装置\(\rm{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rm{(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rm{(}\)填写字母编号\(\rm{)}\).

              \(\rm{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rm{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rm{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rm{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