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且与环境息息相关。


              \(\rm{⑴}\) 农业对化肥需求是合成氨工业发展的持久推动力。某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rm{N_{2}(g)+3H_{2}(g)}\) \(\rm{2NH_{3}(g) \triangle H < 0}\)的模拟研究, \(\rm{600 ℃}\)时在 \(\rm{2L}\)密闭容器中加入\(\rm{0.2mol N_{2}}\)和\(\rm{0.6mol H_{2}}\)。实验\(\rm{a}\)、\(\rm{b}\)、\(\rm{c}\)中\(\rm{c(N_{2})}\)随时间\(\rm{(t)}\)的变化如图所示。

              \(\rm{①}\) 实验\(\rm{b}\)从开始到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用\(\rm{H_{2}}\)表示的平均 反应速率为            , \(\rm{600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rm{②}\) 与实验\(\rm{a}\)相比,实验\(\rm{b}\)采用的实验条件可能为      \(\rm{(}\)填字母序号\(\rm{)}\),实验\(\rm{c}\)采用的实验条件可能为     \(\rm{(}\)填字母序号\(\rm{)}\)。

              \(\rm{a.}\)增大压强       \(\rm{b.}\)增大\(\rm{c(H_{2})}\)       \(\rm{c.}\)升高温度      \(\rm{d.}\)使用催化剂  

               \(\rm{⑵ NaNO_{2}}\)是一种工业用盐,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常被误食引起中毒。室温下,\(\rm{HNO_{2}}\)的电离常数\(\rm{K_{a}=7.1×10^{−4}}\),则\(\rm{NaNO_{2}}\)水溶液呈      性\(\rm{(}\)填“酸”、“中”或“碱”\(\rm{)}\),其原因是                                                                                                                        。\(\rm{0.1mol·L^{-1}NaNO_{2}}\)的\(\rm{pH}\)随着温度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符合\(\rm{NaNO_{2}}\)的\(\rm{pH}\)随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rm{(}\)填数字序号\(\rm{)}\)。

            • 2.

              为探究\(\rm{FeCl}\)\(\rm{{\,\!}_{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离子反应,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rm{(1)}\)配制\(\rm{50 mL 1.0 mol·L^{−1}}\)的\(\rm{FeCl_{3}}\)溶液,测其\(\rm{pH}\)约为\(\rm{0.7}\),即\(\rm{c(H^{+}) = 0.2 mol·L^{−1}}\)。

                 \(\rm{①}\) 用化学用语解释\(\rm{FeCl_{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

                 \(\rm{②}\)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使\(\rm{FeCl_{3}}\)溶液\(\rm{pH}\)升高的是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a.}\) 加水稀释               \(\rm{b.}\) 加入\(\rm{FeCl_{3}}\)固体      

                     \(\rm{c.}\) 滴加浓\(\rm{KSCN}\)溶液       \(\rm{d.}\) 加入\(\rm{NaHCO_{3}}\)固体      

                 \(\rm{(2)}\)小组同学利用上述\(\rm{FeCl_{3}}\)溶液探究其与足量锌粉的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操作

              现象

              向反应瓶中加入\(\rm{6.5 g}\)锌粉,然后加入\(\rm{50 mL 1.0 mol·L^{−1}}\)的\(\rm{FeCl_{3}}\)溶液,搅拌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稍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时出现少量气泡;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上层溶液为浅绿色,反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

              收集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集气管口靠近火焰,有爆鸣声

                 已知:\(\rm{Zn}\)的性质与\(\rm{Al}\)相似,能发生反应:\(\rm{Zn + 2NaOH═ Na_{2}ZnO_{2} + H_{2} ↑}\)

                 \(\rm{①}\) 结合实验现象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原因:______。

                 \(\rm{②}\)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的原因:______。

                 \(\rm{③}\) 分离出黑色固体,经下列实验证实了其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rm{i.}\) 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rm{ii.}\) 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rm{NaOH}\)溶液,产生气泡;

                         \(\rm{iii.}\) 将\(\rm{ii}\)中剩余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rm{iv.}\) 向\(\rm{iii}\)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rm{KSCN}\)溶液,无变化。

                        \(\rm{a.}\)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rm{b.}\) 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无法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rm{Fe_{3}O_{4}}\),理由是______。

                 \(\rm{(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rm{1.0 mol·L^{−1}FeCl_{3}}\)溶液中\(\rm{Fe^{3+}}\)和\(\rm{H^{+}}\)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继续实验并观察到反应开始时现象如下:

              操作

              现象

              将\(\rm{5 mL 1.0 mol·L^{−1}}\)的\(\rm{FeCl_{3}}\)溶液与\(\rm{0.65 g}\)锌粉混合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开始时几乎没有气泡

                     与\(\rm{0.65 g}\)锌粉混合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在\(\rm{1.0 mol·L^{−1}FeCl_{3}}\)溶液中,\(\rm{Fe^{3+}}\)的氧化性比\(\rm{H^{+}}\)更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