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室制得的乙炔中常混有等杂质气体\(\rm{.}\)如图是两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用来测定样品的纯度,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rm{(1)A}\)瓶中的液体可以从酸性溶液和溶液中选择,应该选择                  ,它的作用是          。
              \(\rm{(2)}\)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rm{(3)}\)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 \(\rm{;}\)若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rm{(4)}\)若称取\(\rm{a}\) \(\rm{g}\) ,反应完全后,测得\(\rm{B}\)处溴水增重\(\rm{b}\) \(\rm{g}\),则的纯度为                   。 \(\rm{.}\)

            • 2. 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____ mol/L
              (2)某化学小组配制240ml  4.6mol/L的稀硫酸,则需要取 ______ ml 的该硫酸.将上述硫酸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为 ______
              (3)用上述硫酸配制240ml  4.6mol/L的稀硫酸,实验仪器有:
              ①50ml的量筒     ②100ml的量筒      ③托盘天平       ④玻璃棒
              ⑤25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烧杯          ⑧锥形瓶
              实验时使用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为 ______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 ______ ;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C中的现象为.
              (2)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 ,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3)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为: ______
            • 4. 某化学实验小组选用图所示装置和下列所给试剂来证明非金属性:Cl>I.
              请你按照他们的设计思路完成该实验.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①稀盐酸,②浓硫酸,③MnO2,④浓盐酸,⑤淀粉碘化钾溶液,⑥KMnO4,⑦NaOH溶液,⑧硝酸银溶液.
              烧瓶A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______ (填序号),试管C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______ (填序号),则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 ,当观察到现象 ______ ,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
            • 5. 向\(\rm{100mL}\) \(\rm{3mol/L}\) \(\rm{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rm{CO_{2}}\),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rm{pH > 7}\).
              \(\rm{(1)}\)若此时溶液的溶质是单一成分,则其可能是 ______ 或 ______ ;如果是多种成分,则其可能是 ______ 或 ______ .
              \(\rm{(2)}\)在上述所得溶液中,缓慢逐滴滴加\(\rm{1mol/L}\)的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rm{(}\)不考虑溶解于水\(\rm{)}\)与所加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rm{①}\)写出\(\rm{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rm{②}\)产生的\(\rm{CO_{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 \(\rm{mL(}\)写出计算过程\(\rm{)}\).
            • 6.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完成以下实验填空:
              Ⅰ.(1)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5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配制0.5 0mol/L NaOH溶液时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______ g.
              (2)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环形玻璃搅拌棒的搅拌方法是 ______
              (3)取50mL NaOH溶液和25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表中的a= ______
              温度
               
              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6     a   
              2 27.0 27.4 27.2 31.8
              3 25.9 25.9 25.9 30.3
              4 26.4 26.2 26.3 31.9
              ②近似认为0.50mol/L NaOH溶液和0.5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配置氢氧化钠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氧化钠
              e.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Ⅱ利用反应:I2+2Na2S2O3═Na2S4O6+2NaI可以定量测定市售硫代硫酸钠(Mr=158)的纯度,现在称取Wg硫代硫酸钠固体样品,配成250mL的溶液,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含有I2为amol/L的碘水滴定,消耗碘水bmL,则:
              (1)实验过程中滴定管应该选择的是 ______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可以选择 ______ 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______
              (2)对于该滴定实验的有关操作或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A.滴定前,应对滴定管、锥形瓶进行润洗操作
              B.滴定过程中,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会使所测结果偏大
              C.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则所测得的纯度将会偏小
              D.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后气泡消失,则所测得的纯度将会偏小
              (3)样品中硫代硫酸钠纯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
            • 7. A、B、C、D、E、R六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化合物C2E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单质的熔点在同周期单质中最高;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R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C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
              (2)C的氯化物的熔点比D的氯化物的熔点高,理由是 ______
              (3)基态R+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______
              (4)Q分子是A2B的等电子体,Q的结构式为 ______
              (5)图一是R单质的晶胞结构,配位数为 ______ ;图二是B、R两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其化学式为 ______
            • 8. 2015年8月12号接近午夜时分,天津滨海新区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火光震天,并产生巨大蘑菇云.根据掌握的信息分析,装箱区的危险化学品可能有钾、钠、氯酸钠、硝酸钾、烧碱,硫化碱、硅化钙、三氯乙烯、氯碘酸等.运抵区的危险化学品可能有环己胺、二甲基二硫、甲酸、硝酸铵、氰化钠、4,6-二硝基苯-邻仲丁基苯酚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成NH4NO3、NaCN两种物质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解释原因 ______
              (2)二甲基二硫和甲酸中,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______ (填名称),原因是 ______ ;烧碱所属的晶体类型为 ______ ;硫化碱(Na2S)的S2-的基态电子排布式是 ______
              (3)硝酸铵中,NO3-的立体构型为 ______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______
              (4)1mol化合物NaCN中CN-所含的π键数为 ______ ,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______
              (CN)2又称为拟卤素,实验室可以用氰化钠、二氧化锰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得,写成该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5)钠钾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合金的化学式为 ______ ;晶胞中K 原子的配位数为 ______ ;已知金属原子半径r(Na)=186pm、r(K)=227pm,计算晶体的空间利用率 ______ (列出计算式,不需要计算出结果).
            • 9. NaClO和KAl(SO4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均可应用于造纸业.
              (1)NaClO溶液pH>7,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______
              (2)根据NaClO的性质推测,在纸浆中加入NaClO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3)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饱和NaClO和KAl(SO42溶液混合反应的实验.
              ①打开活塞向烧瓶中加入饱和KAl(SO42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胶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②将烧瓶中的混合液在阳光照射下,不久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充分反应后集气瓶中气体能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写出在光照下混合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4)若将V1 mL 0.1mol/L KAl(SO42溶液和V2mL 0.1mol/LBa(OH)2溶液混合.当产生沉淀物质的量最多时,V1:V2= ______
            •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配制并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取冰醋酸配制250mL 0.2mol•L-1的醋酸溶液,用0.2mol•L-1的醋酸溶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所配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 0.2 0mol•L-1醋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______ ______
              (2)为标定某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 0mol•L-1的NaOH溶液对20.00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20.05 20.00 18.80 19.95
              则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 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实验二 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1 ) 0.001 0  0.010 0 0.020 0 0.100 0 0.200 0
              pH 3.88 3.38 3.23 2.88 2.73
              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______
              (4)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三 探究温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完成该探究,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文字加表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