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下装置探究铁粉与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i.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氛围中进行;
              ii.加入pH 已调至2.5 的 0.01mol•酸性溶液100mL,一段时间后铁粉部分溶解,
              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iii.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iv.检测到滤液中存在.
              (1)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2N 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2)白色物质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 ______
              (3)用检验滤液中 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
              (4)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呈红色.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______
              (5)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用铁粉、碳粉的混合物脱除硝酸盐,效果更佳.他用上述溶液继续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碳粉的作用.
               假设  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假设1:碳粉可用作还原剂,脱除硝酸盐  向烧杯中加入①
              ______ ,一段时间后,测定烧杯中NO3-的浓度
               NO3-浓度无明显变化,说明假设Ⅰ不成立
              假设2:碳粉、铁粉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促进了硝酸盐的脱除   按图示组装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测定NO3-浓度  ②
              ______ ,说明假设2成立
              ③关于碳粉的作用,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

              氮化镁为黄绿色的粉末,与水剧烈反应。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rm{(}\)可以重复选用\(\rm{)}\)制备氮化镁。

              已知:\(\rm{①}\)装置\(\rm{A}\)中会有少量\(\rm{HNO_{2}}\)分解:\(\rm{2HNO_{2}}\)\(\rm{NO_{2}↑+NO↑+H_{2}O}\);

              \(\rm{②FeSO_{4}+NO=Fe(NO)SO_{4}}\)。

              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________、家装药品。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rm{A}\)、\(\rm{B}\)________。

              \(\rm{(2)}\)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rm{(}\)填“\(\rm{A}\)”或“\(\rm{C}\)”\(\rm{)}\)处酒精灯。装置\(\rm{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3)}\)装置\(\rm{B}\)中“缓冲瓶”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rm{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4)}\)请设计实验确定装置\(\rm{C}\)中有氮化镁生成\(\rm{(}\)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rm{)}\)________。

            • 3. 无水\(\rm{MgBr_{2}}\)可用作催化剂\(\rm{.}\)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rm{MgBr_{2}}\),装置如图所示\(\rm{(}\)夹持仪器略去\(\rm{).}\)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rm{l}\):三颈瓶中装入\(\rm{10g}\)铁屑和\(\rm{150ml}\)无水乙醚,装置\(\rm{B}\)中加入适量的液溴.
              步骤\(\rm{2}\):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rm{3}\):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将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rm{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rm{4}\):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rm{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rm{160℃}\)分解得无水\(\rm{MgBr_{2}}\)产品.
              已知:
              \(\rm{①Mg}\)和\(\rm{Br_{2}}\)反应剧烈放热;\(\rm{MgBr_{2}}\)具有强吸水性.
              \(\rm{②MgBr_{2}+3C_{2}H_{5}OC_{2}H_{5}═MgBr_{2}⋅3C_{2}H_{5}OC_{2}H_{5}}\)
              请回答: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rm{(2)}\)步骡\(\rm{2}\)中,可以将\(\rm{B}\)装置中的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的原因是______;该实验如果将所用液溴一次性全部加入三颈瓶中,其后果是______.
              \(\rm{(3)}\)步骡\(\rm{3}\)中,第一次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_;根据步骤\(\rm{3}\)、\(\rm{4}\),请总结出三乙醚合溴化镁所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
              \(\rm{(4)}\)请根据\(\rm{Mg}\)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rm{O_{2}}\)的氧化性比\(\rm{N_{2}}\)的强:______.
              \(\rm{(5)}\)将步骤得到的产品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量,其质量为\(\rm{61.4g.}\)则该实验制取\(\rm{MgBr_{2}}\)的产率是______.
            • 4. 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rm{CO_{2}}\)、\(\rm{NO_{2}}\)的反应。

              \(\rm{(1)}\)实验发现点燃的镁条能在\(\rm{CO_{2}}\)气体中继续燃烧,产生黑、白两种固体,请用化学反应解释该现象:________。

              \(\rm{(2)}\)该小组采用类比\(\rm{Mg}\)与\(\rm{CO_{2}}\)反应的思路对\(\rm{Mg}\)与\(\rm{NO_{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rm{Mg}\)与\(\rm{N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设计实验验证猜测\(\rm{(}\)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rm{)}\)

              资料信息:\(\rm{2NO_{2}+2NaOH===NaNO_{3}+NaNO_{2}+H_{2}O}\)

              \(\rm{①}\)装置\(\rm{A}\)中的试剂是________。

              \(\rm{②}\)干燥管和装置\(\rm{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rm{③}\)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rm{a.}\)通入\(\rm{NO_{2}}\)

              \(\rm{b.}\)打开弹簧夹

              \(\rm{c.}\)点燃酒精灯 

              \(\rm{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 5.

              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Ⅰ\(\rm{.}\)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实验。

              \(\rm{(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rm{SO_{2}}\),利用的是浓硫酸的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强氧化性    \(\rm{b.}\)强酸性  \(\rm{c.}\)脱水性      \(\rm{d.}\)腐蚀性

              \(\rm{(2)B}\)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rm{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rm{(3)}\)有同学认为可以拆去\(\rm{D}\)装置,你认为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拆去\(\rm{D}\)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rm{.}\)探究燃烧的反应产物

              \(\rm{(4)}\)反应后取\(\rm{C}\)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rm{G}\)装置中产生黑色沉淀,Ⅰ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色,\(\rm{J}\)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色。

              写出\(\rm{G}\)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rm{I}\)、\(\rm{J}\)装置中的现象说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5)}\)取出\(\rm{F}\)装置烧瓶中的混合物,经过滤、干燥得到少量固体粉末,为了探究固体粉末的成分,选择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rm{①}\)气体从左至右,选择所需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②}\)能证明固体粉末是硫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rm{(6)}\)经实验测定,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产物有硫化镁、硫和氧化镁。如果\(\rm{m}\)\(\rm{(MgO)∶}\)\(\rm{m}\)\(\rm{(MgS)∶}\)\(\rm{m}\)\(\rm{(S)=20∶7∶4}\),写出镁与\(\rm{SO_{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做了如下实验:

              \(\rm{(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rm{(}\)厚约\(\rm{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乙同学取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 上加热至熔化,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 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实验使他认识到通过____________方法可以观察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 7. 士兵在野外加热食物时通常采用“无焰食物加热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镁粉、铁粉、氯化钠粉末\(\rm{.}\)使用时加入水与其中的镁反应放出热量\(\rm{.}\)下面是在室温下对本产品的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rm{1}\):向加有等量水的三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结果见图\(\rm{1}\).

              \(\rm{①1.0mol}\)镁条、\(\rm{0.10mol}\)铁粉、\(\rm{0.10mol}\)氯化钠粉末;
              \(\rm{②}\)将\(\rm{1.0mol}\)镁条剪成\(\rm{100}\)份、\(\rm{0.10mol}\)铁粉、\(\rm{0.10mol}\) 氯化钠粉末;
              \(\rm{③1.0mol}\)镁粉、\(\rm{0.10mol}\) 铁粉、\(\rm{0.10mol}\)氯化钠粉末;
              实验\(\rm{2}\):向加有\(\rm{100mL}\)水的多个相同的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由\(\rm{0.10mol}\)镁粉、\(\rm{0.50mol}\)铁粉及不同量的氯化钠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不断搅拌,第\(\rm{15min}\)时记录温度升高的幅度,结果见图\(\r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rm{1}\)证实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______有关.
              \(\rm{(2)}\)实验\(\rm{2}\)中当\(\rm{NaCl}\)的用量大于\(\rm{0.125mol}\)时,实验就无须再做的原因是______\(\rm{(}\)填选项字母\(\rm{)}\).
              A.加入更多的\(\rm{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rm{NaCl}\)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沸点不再有温度变化
              D.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
              \(\rm{(3)}\)如果在实验\(\rm{2}\)中加入\(\rm{0.060mol}\)的\(\rm{NaCl}\),则第\(\rm{15min}\)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______\(\rm{(}\)填字母\(\rm{)}\).
              A.\(\rm{34℃B.42℃C.50℃D.62℃}\)
              \(\rm{(4)}\)加入铁粉和\(\rm{NaCl}\)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
            • 8. 某同学在实验室从如图I标签的试剂瓶中取少许钠进行燃烧实验,实验后发现还有少许黑色固体生成.从反应物及实验操作猜测:该黑色物质可能为炭与另一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题意和图示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图Ⅱ中A的名称    
              (2)此氧化物可能是        (写化学式)
              (3)对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作如图所示探究
              ①实验I加入盐酸溶液的目的是    
              ②仅通过实验Ⅱ,用最简步骤能快速确定
              黑色氧化物的组成,请完善该设计.(限选试剂:稀盐酸、KSCN溶液、10%H2O2 溶液)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相关离子方程式
              取少量实验Ⅰ中的澄清溶液,加入试剂        
                  
            • 9. 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Cu单质生成.但某同学心中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Cu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研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份实验准备单交给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1)实验探究的目的:    
              (2)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3)实验必需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        ;金属Na、        
              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的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沉淀,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    ,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    
            • 10. 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3)圆底瓶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 ______ ,作用是 ______
              (4)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 ______ ,作用是 ______
              (5)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______ ,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口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该气体进行 ______ ,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