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金属钼\(\rm{(Mo)}\)可以增强合金的某些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下图是化工生产中制备金属钼的实验流程图\(\rm{(}\)已知钼酸为 难溶于水和酸的黄色晶体\(\rm{)}\):

              \(\rm{(1)}\)在灼烧钼矿时发生化学反应:\(\rm{2MoS_{2}+7O_{2} \overset{灼烧}{=} 2MoO_{3}+4SO_{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当有\(\rm{1 mol MoS_{2}}\)反应时,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rm{(2)}\)步骤\(\rm{①}\)中,灼烧钼矿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

              \(\rm{(3)}\)写出步骤\(\rm{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在步骤\(\rm{③}\)中需要加入过量硝酸,检验硝酸过量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某同学拟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同时检验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①}\)若两次使用到\(\rm{C}\)装置,则装置\(\rm{D}\)中所盛的药品是________\(\rm{(}\)填试剂名称\(\rm{)}\)。

              \(\rm{②}\)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________\(\rm{→}\)________\(\rm{→}\)________\(\rm{→}\)________\(\rm{(}\)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代号\(\rm{)}\)。

              \(\rm{a.}\)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rm{b.}\)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rm{c.}\)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rm{d.}\)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通氢气

              \(\rm{(6)}\)化学分析中,常用沉淀法测定金属的含量。若称取三氧化钼粗产品\(\rm{m g}\),用浓氨水溶解后,再滴加足量的硝酸使其完全转化为钼酸沉淀,此时消耗\(\rm{0.2 mol/L HNO_{3}}\)溶液\(\rm{250 mL}\),则粗产品中三氧化钼的含量为________\(\rm{(}\)请用含\(\rm{m}\)的表达式表示\(\rm{)}\)。

            • 2.

              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来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实验一: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rm{2 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rm{Na_{2}CO_{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rm{(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计算放出\(\rm{112 mL}\)气体\(\rm{(}\)标准状况\(\rm{)}\),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rm{(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rm{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rm{(}\)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rm{)}\)。\(\rm{A}\)为注射器,\(\rm{B}\)为两端长短不等的\(\rm{U}\)形管,\(\rm{C}\)是装有\(\rm{NaOH}\)溶液的烧杯,\(\rm{D}\)处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rm{K_{1}}\)、\(\rm{K_{2}}\)是止水夹。

              \(\rm{(1)}\)实验时,为在\(\rm{D}\)处收集到\(\rm{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在\(\rm{A}\)中吸入一定量的空气。然后__________\(\rm{K_{1}(}\)“关闭”或“打开”\(\rm{)}\),从\(\rm{U}\)形管左端注入稀硝酸。

              \(\rm{(2)}\)然后给装置\(\rm{B}\)微微加热,在装置\(\rm{D}\)处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如何证明\(\rm{D}\)处聚集的是\(\rm{NO}\)而不是\(\rm{H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现象观察完毕,关闭止水夹\(\rm{K_{1}}\),打开止水夹\(\rm{K_{2}}\),在重力作用下,\(\rm{U}\)形管右端的红棕色混合气体被酸液压入\(\rm{NaOH}\)溶液中吸收,消除了环境污染。

            • 3.

              甲学生对\(\rm{Cl_{2}}\)与\(\rm{FeCl_{2}}\)和\(\rm{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Ⅰ\(\rm{.A}\)中溶液变红

              Ⅱ\(\rm{.}\)稍后,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rm{(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为了探究现象Ⅱ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rm{①}\)取\(\rm{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rm{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

              \(\rm{②}\)取\(\rm{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rm{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Ⅱ的原因是\(\rm{SCN^{-}}\)与\(\rm{Cl_{2}}\)发生了反应。

              \(\rm{(4)}\)甲同学猜想\(\rm{SCN^{-}}\)可能被\(\rm{Cl_{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rm{SCN^{-}}\)的电子式为\(\rm{[}\)\(\rm{]^{-}}\)。

              \(\rm{①}\)甲同学认为\(\rm{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取\(\rm{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rm{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rm{③}\)通过实验证明了\(\rm{SCN^{-}}\)中氮元素转化为\(\rm{{NO}_{3}^{-}}\),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若\(\rm{SCN^{-}}\)与\(\rm{Cl_{2}}\)反应生成\(\rm{1 mol CO_{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rm{mol}\)。

            •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并检验氯气的某些性质。\(\rm{(}\)制取\(\rm{Cl_{2}}\)的反应为:\(\rm{MnO_{2}+4HCl(}\)浓\(\rm{)\overset{∆}{=} }\) \(\rm{MnCl_{2}+Cl_{2}↑+2H_{2}O)}\)

               \(\rm{A.}\)检验干燥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rm{(1)A}\)装置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rm{(2)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rm{C}\)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rm{(3)}\)通入\(\rm{Cl_{2}}\)后,\(\rm{D}\)、\(\rm{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rm{(4)F}\)中盛有\(\rm{NaOH}\)溶液,其作用是                          

              B.若撤去酒精灯,改用\(\rm{KMnO_{4}}\)亦可制取氯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m{2KMnO_{4}+16HCl(}\)浓\(\rm{)=2KCl+2MnCl_{2}+5Cl_{2}↑+8H_{2}O}\)

              \(\rm{(1)}\)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rm{2KMnO_{4}+16HCl(}\)浓\(\rm{)=2KCl+2MnCl_{2}+5Cl_{2}↑+8H_{2}O}\)

              \(\rm{(2)0.1mol KMnO_{4}}\)完全反应,被氧化的\(\rm{H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rm{ g}\)。

              \(\rm{(3)}\)若此反应有\(\rm{5mol}\)电子转移,产生的\(\rm{Cl_{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rm{ L}\)。

            •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硝酸的性质。

              实验一、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rm{NO}\)。

              \(\rm{(1)}\)如图,将铜丝伸入到稀硝酸后,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

              \(\rm{(2)}\)如图实验中,用可抽动的铜丝,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写出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硝酸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在\(\rm{100mL}\)混合溶液中,\(\rm{HNO_{3}}\)和\(\rm{H_{2}SO_{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rm{0.4 mol/L}\)和\(\rm{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rm{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__\(\rm{g}\)

              \(\rm{(4)}\)以下收集\(\rm{NO}\)气体的各种装置中,合理的是 ________\(\rm{(}\)填序号,多选不给分\(\rm{)}\)

              实验二、乙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完成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rm{(5)}\)乙组同学发现实验室里有几瓶浓硝酸呈黄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

              \(\rm{(6)}\)同学们发现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rm{NO_{2}}\)气体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rm{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多选不给分\(\rm{)}\)

              \(\rm{①}\)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rm{②}\)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rm{③}\)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

              \(\rm{④}\)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rm{NO_{2}}\)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三、丙组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rm{a mol Fe}\)和含\(\rm{b mol HNO_{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两种物质恰好反应都无剩余,且硝酸只被还原成\(\rm{NO}\),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rm{Fe^{3+}}\)和\(\rm{Fe^{2+}.}\)则:

              \(\rm{(7)}\)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rm{NO_{3}^{-}}\)的物质的量\(\rm{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用含\(\rm{a}\)的代数式表示\(\rm{)}\)

              \(\rm{(8)}\)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含\(\rm{Fe^{3+}}\)和\(\rm{Fe^{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rm{3:1}\),则\(\rm{b/a=}\)___________

            • 6.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rm{Na_{2}O_{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rm{Na_{2}O_{2}}\)、蒸馏水、\(\rm{KMnO_{4}}\)酸性溶液、\(\rm{MnO_{2}}\)。\(\rm{Na_{2}O_{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氧气后,得溶液\(\rm{X}\)。查阅资料表明,\(\rm{Na_{2}O_{2}}\)与水反应还可生成\(\rm{H_{2}O_{2}}\)。

              \(\rm{(1)}\)写出\(\rm{Na_{2}O_{2}}\)与水生成\(\rm{O_{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生成\(\rm{1mol O_{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rm{(2)Na_{2}O_{2}}\)与水反应生成\(\rm{H_{2}O_{2}}\)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rm{(}\)填是、否\(\rm{)}\)

              \(\rm{(3)}\)取少量溶液\(\rm{X}\)于试管中,滴加\(\rm{FeSO_{4}}\)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已知溶液\(\rm{X}\)可使酸性\(\rm{KMnO_{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完成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rm{MnO_{4}^{-}+}\)____\(\rm{H_{2}O_{2}+}\)____\(\rm{H^{+}—}\)____\(\rm{Mn^{2+}+}\)____\(\rm{O_{2}↑+}\)_________     

              \(\rm{(5)}\)取\(\rm{40 gNa_{2}O_{2}}\)固体粉末与一定量二氧化碳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rm{47g}\),则该反应中消耗\(\rm{Na_{2}O_{2}}\)的质量是________\(\rm{g}\)。

            • 7.

              \(\rm{(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rm{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rm{Fe^{2+}}\)、\(\rm{Cu^{2+}}\)、\(\rm{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rm{(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rm{5}\)种物质:\(\rm{S}\)、\(\rm{H_{2}S}\)、\(\rm{HNO_{3}}\)、\(\rm{NO}\)、\(\rm{H_{2}O}\)。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若反应中转移了\(\rm{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_____\(\rm{g}\)。

              \(\rm{(3)}\)将少量\(\rm{Cl_{2}}\)通入\(\rm{FeBr_{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m{2Fe^{2+}+Cl_{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rm{FeBr_{2}}\)的溶液中具有还原性粒子的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

              \(\rm{(4)}\)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rm{2KNO_{3}+S+3C=K_{2}S+N_{2}↑+3CO_{2}↑}\),\(\rm{2mol KNO_{3}}\)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 8.

              \(\rm{CN^{-}}\)可以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采用如下方法对污水中的\(\rm{CN^{-}}\)进行处理。

              Ⅰ\(\rm{.}\)双氧水氧化法除\(\rm{NaCN}\)

              \(\rm{(1)Na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碱性条件下加入\(\rm{H_{2}O_{2}}\)氧化\(\rm{CN^{-\;}}\),可得到纯碱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CN^{-}}\)和\(\rm{Cr_{2}O_{7}^{2-}}\)联合废水处理法

              \(\rm{(3)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③}\)中,每处理\(\rm{0.4}\) \(\rm{mol}\) \(\rm{Cr_{2}0_{7}^{2-}}\),至少消耗\(\rm{Na_{2}S_{2}O_{3}}\)__________\(\rm{mol}\)。

              Ⅲ\(\rm{.}\)电化学法处理\(\rm{CN^{–}}\)

              \(\rm{(5)}\)用上图所示装置除去含\(\rm{CN^{-}}\)、\(\rm{Cl^{-}}\)废水中的\(\rm{CN^{-}}\)时,控制溶液\(\rm{PH}\)为\(\rm{9~10}\),阳极产生的\(\rm{ClO^{-}}\)将\(\rm{CN^{-}}\)氧化,若一个电极为石墨电极,一个电极为铁电极,则铁电极为___________\(\rm{(}\)“阴极”或“阳极”\(\rm{)}\),阳极产生\(\rm{Cl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回收利用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含有的银、铂、金等贵重金属。提炼阳极泥的方法有多种,湿法提炼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各步生产流程中都涉及了同一种分离方法,该方法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______。

              \(\rm{(2)}\)脱铜渣\(\rm{A}\)中含有\(\rm{AgCl}\),它溶于浓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已知\(\rm{N_{2}H_{4}}\)被银氨溶液氧化的产物是氮气,则每生成\(\rm{1molAg}\),需要消耗______\(\rm{g N_{2}H_{4}}\)。
              \(\rm{(4)}\)固体\(\rm{B}\)中单质\(\rm{Au}\)在酸性环境下与\(\rm{NaClO_{3}}\)、\(\rm{NaCl}\)反应生成\(\rm{NaAuCl_{4}}\);在\(\rm{NaAuCl_{4}}\)中\(\rm{Au}\)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阳极泥中的铜可以用\(\rm{FeC1_{3}}\)溶液浸出,所得溶液主要含有的阳离子为\(\rm{Cu^{2+}}\)、\(\rm{Fe^{3+}}\)和\(\rm{Fe^{2+}}\);结合下图分析:\(\rm{(}\)其中的纵坐标代表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对数\(\rm{)}\)

              \(\rm{①}\)要从浸出液中提纯铜,最好先加入酸化的双氧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适量的\(\rm{CuO}\)调节\(\rm{pH=3.7}\),除去_____离子;

              \(\rm{②}\)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rm{Cu(OH)_{2}}\)的\(\rm{K_{sp}}\)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

              【实验原理】\(\rm{2KI+O_{3}+H_{2}O═2KOH+I_{2}+O_{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

              【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rm{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

              【实验步骤】\(\rm{①}\)取\(\rm{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rm{②}\)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rm{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

              \(\rm{③}\)将一块玻璃片\(\rm{(}\)Ⅰ\(\rm{)}\)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rm{(}\)Ⅱ\(\rm{)}\)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

              \(\rm{④}\)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时间\(\rm{(min)}\)

              \(\rm{0}\)

              \(\rm{15}\)

              \(\rm{30}\)

              \(\rm{45}\)

              \(\rm{60}\)

              \(\rm{90}\)

              \(\rm{120}\)

              滤纸的颜色变化

              玻璃\(\rm{(}\)Ⅰ\(\rm{)}\) 上的滤纸

              白色

              白色

              灰色

              浅蓝色

              蓝色

              蓝色

              浅蓝色

              玻璃\(\rm{(}\)Ⅱ\(\rm{)}\) 上的滤纸

              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灰色

              灰色

              浅蓝色

              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原理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rm{(}\)填序号\(\rm{)}\)。

              A.离子反应     \(\rm{B.}\)氧化还原反应   \(\rm{C.}\)复分解反应   \(\rm{D.}\)置换反应  \(\rm{E.}\)分解反应 \(\rm{F.}\)化合反应

              \(\rm{(2)}\)实验药品中的\(\rm{a}\)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

              \(\rm{(3)}\)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rm{O_{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从实验数据记录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rm{(}\)填序号\(\rm{)}\)。

              A.\(\rm{O_{3}}\)的氧化性比\(\rm{O_{2}}\)强

              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

              C.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rm{O_{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rm{O_{3}}\)不仅氧化\(\rm{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

              \(\rm{(5)}\)在\(\rm{O_{3}}\)氧化\(\rm{KI}\)的反应中,若有\(\rm{9.6 g O_{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