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其中氨气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rm{(1)}\)大气中氮以 ______ \(\rm{(}\)填微粒符号\(\rm{)}\)形式存在。固氮是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工业固氮制\(\rm{NH_{3}}\)反应温度选择\(\rm{500℃}\)左右的原因是 ______ 。

              \(\rm{(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rm{1}\)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加热玻璃管\(\rm{2}\)一段时间后,挤压\(\rm{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rm{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______ 反应\(\rm{(}\)填“吸热”或“放热”\(\rm{)}\)。
              \(\rm{(3)}\)图\(\rm{1}\)中若取消\(\rm{3}\),在\(\rm{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该白烟的化学式可能为 ______ 。
              \(\rm{(4)}\)实验室还可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得氨气。请用平衡移动及其他相关的理论解释该方法能制备氨气的原因: ______ 。
              \(\rm{(5)}\)按图\(\rm{2}\)装置进行氨气的性质实验\(\rm{(}\)旋塞\(\rm{1}\)和旋塞\(\rm{2}\)实验前关闭\(\rm{)}\),\(\rm{G}\)、\(\rm{H}\)是两个等体积的容器。先打开旋塞\(\rm{1}\),一段时间后,关闭旋塞\(\rm{1}\),再打开旋塞\(\rm{2}\),\(\rm{H}\)瓶中现象依次是: ______ 。
            • 2.

              \(\rm{.}\)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rm{(1)}\)实验前,关闭活塞\(\rm{b}\),试管\(\rm{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rm{c}\)和\(\rm{d}\)的胶塞,加热\(\rm{c}\),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在\(\rm{d}\)中加适量\(\rm{NaOH}\)溶液,\(\rm{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rm{a}\)向\(\rm{c}\)中加入\(\rm{2 mL}\)浓硝酸,\(\rm{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

              方案

              反应物

              \(\rm{Cu}\)、浓\(\rm{HNO_{3}}\)

              \(\rm{Cu}\)、稀\(\rm{HNO_{3}}\)

              \(\rm{Cu}\)、\(\rm{O_{2}}\)、稀\(\rm{HNO_{3}}\)


              \(\rm{(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酸性:\(\rm{HCl > H_{2}CO_{3} > H_{2}SiO_{3}}\),则分液漏斗\(\rm{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rm{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rm{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存在不足之处,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Ⅰ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rm{(1)}\)由氨氧化剂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由于二氧化氮不能被水完全吸收,因此生成的气体须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坏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rm{(}\)如果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他损失\(\rm{)}\)
              \(\rm{①}\)从理论上分析,要使氨气完全转化为硝酸,则原料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至少为 ______ .
              \(\rm{②}\)如果按理论上的原料比将原料放在一个具有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所有物质不与外界交换,则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Ⅱ某学习小组为了模拟工业上氨氧化制硝酸,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

              \(\rm{C}\)装置可以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rm{(3)}\)装置图中虚线方框内必要仪器的名称和所盛试剂分别为 ______ .
              \(\rm{(4)A}\)处的玻璃导管设置成可上下抽动的原因 ______ .
              \(\rm{(5)}\)实验中在\(\rm{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rm{(6)E}\)的作用是 ______ ,\(\rm{E}\)中倒置漏斗可防倒吸,能防倒吸原因是 ______ .
            • 4.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rm{.}\)他利用\(\rm{NaHCO_{3}}\)、\(\rm{NaCl}\)、\(\rm{NH_{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得\(\rm{NaHCO_{3}}\),进而生产出纯碱.
              Ⅰ\(\rm{.}\)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侯氏制碱法”提出下列一种制备\(\rm{NaHCO_{3}}\) 的实验方案,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rm{2}\)较合理,请说明方案\(\rm{3}\)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
              方案\(\rm{1}\):分别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rm{NaCl}\)饱和溶液中;
              方案\(\rm{2}\):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氨的\(\rm{NaCl}\)饱和溶液中;
              方案\(\rm{3}\):将氨气通入含二氧化碳的\(\rm{NaCl}\)饱和溶液中.
              Ⅱ\(\rm{.}\)根据方案\(\rm{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装置图:

              步骤\(\rm{1}\):配制含氨的饱和食盐水\(\rm{.}\)在\(\rm{100mL}\)的锥形瓶中加人\(\rm{20mL}\)氨水\(\rm{(}\)体积比 \(\rm{1}\):\(\rm{1)}\),再加入 \(\rm{8g}\) 食盐,塞紧橡皮塞,振荡几分钟,过滤除去不溶物,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
              步骤\(\rm{2}\):制备碳酸氢钠\(\rm{.}\) 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相应的试剂,开始制备碳酸氢钠\(\rm{.}\) 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在\(\rm{30℃~35℃(}\)大于\(\rm{35℃}\)时\(\rm{NH_{4}HCO_{3}}\)会分解\(\rm{)}\) 和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rm{(}\)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rm{).}\)反应结束后,把锥形瓶浸入冷水中,使较多的晶体析出,过滤、洗涤.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D}\)烧杯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
              \(\rm{(2)}\)装置\(\rm{B}\)中试剂是 ______ ,它的作用为 ______ .
              \(\rm{(3)}\)装置\(\rm{C}\)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4)}\)检验步骤\(\rm{2}\)中所得晶体是碳酸氢钠而不是氯化钠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 ______ \(\rm{.}\) 
              \(\rm{(5)}\)为了检验某含有\(\rm{NaHCO_{3}}\),杂质的\(\rm{Na_{2}CO_{3}}\)样品的纯度,现将\(\rm{m_{1}}\) \(\rm{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rm{m_{2}}\) \(\rm{g}\),则样品的纯度是 ______ .
            • 5.
              实验室模拟合成硫酸的流程如图\(\rm{1}\):

              从图\(\rm{2}\)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rm{(1)}\)装置\(\rm{C}\)的名称为 ______ ,实验室通常用装置\(\rm{C}\)制备 ______ .
              A.\(\rm{H_{2}}\)B.\(\rm{C_{2}H_{2}}\)C.\(\rm{CO_{2}}\)D.\(\rm{NH_{3}}\)
              \(\rm{(2)}\)实验室用装置\(\rm{D}\)制备\(\rm{O_{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若用装置\(\rm{B}\)制备\(\rm{SO_{2}}\),可以选用试剂为 ______ .
              A.浓硫酸、亚硫酸钠固体\(\rm{B.}\)浓硫酸、铜片
              C.稀硫酸、亚硫酸钠溶液\(\rm{D.}\)浓硫酸、铁屑
              \(\rm{(4)SO_{2}}\)和\(\rm{O_{2}}\)通过图\(\rm{3}\)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可以控制\(\rm{SO_{2}}\)、\(\rm{O_{2}}\)的流速外,还可以 ______ 、 ______ .
              \(\rm{(5)}\)使用图\(\rm{3}\)乙处导出的有关气体制成硫酸,下列\(\rm{a}\)、\(\rm{b}\)、\(\rm{c}\)三套装置中你选择图\(\rm{4}\)中的是 ______ ,该套装置与 其它装置比较,其优点是 ______ .
            • 6.
              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rm{CaSO_{4}}\),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rm{(NH_{4})_{2}SO_{4}}\)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
              \(\rm{(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该反应在 ______ \(\rm{(}\)填设备名\(\rm{)}\)中发生\(\rm{.}\)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 .
              \(\rm{(2)}\)在上述流程的沉淀池中通入足量氨气的目的是 ______ ,可以循环使用的\(\rm{X}\)是 ______ .
              \(\rm{(3)}\)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 ______ \(\rm{.}\)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 .
            • 7.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行业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
              Ⅰ纯碱的制备:用如图1装置制取碳酸氢钠,再间接制得纯碱.
              (1)装置乙的作用是 ______ ,其中水可以用 ______ 代替;
              (2)装置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用装置丙中产生的碳酸氢钠制取纯碱时,需要的实验操作有: ______
              (4)定量分析:测定纯碱样品纯度
              提供药品:酚酞、甲基橙、0.1mol/LHCl溶液
              实验步骤:
              ①称取样品mg,溶于水形成100mL溶液;
              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 ______ 作指示剂,再向其中滴加盐酸溶液至终点,消耗盐酸VmL;
              ③计算:纯碱样品纯度= ______
              Ⅱ某小组同学在0.1mol/L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1滴,溶液没有什么变化,但加热后显淡红色,加热较长时间后冷却,红色不褪去.为探究原因,进行了下列实验:加热0.1mol/LNaHCO3溶液,测得溶液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当温度恢复到 10℃,测得溶液  pH=11.5.
              (5)依据图象信息对下列问题做出合理猜测:
              ①AB段pH上升原因: ______
              ②BC段pH上升原因: ______
              (6)设计实验对BC段pH上升的合理猜测进行验证(药品任意选择): ______
            • 8. 实验室采用简易装置模拟演示工业炼铁原理.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适量Fe2O3于石英试管中,点燃I处酒精灯,缓慢滴入甲酸.
              ③在完成某项操作后,点燃另外两处酒精灯.
              ④30min后熄灭酒精灯,关闭弹簧夹.
              ⑤待产物冷却至室温后,收集产物.
              ⑥采用如上方法分别收集带金属网罩酒精灯(金属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和酒精喷灯加热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CO的原理是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分解,盛放甲酸的仪器名称为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实验步骤③“某项操作”是指 ______
              (3)实验步骤④熄灭酒精灯的顺序为 ______ .(用“I”、“Ⅱ”、“Ⅲ”表示)
              (4)通过查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I.酒精灯平均温度为600℃;加网罩酒精灯平均温度为700℃,酒精喷灯平均温度为930℃.
              Ⅱ.资料指出当反应温度高于710℃时,Fe能稳定存在,在680~710℃之间时,FeO能稳定存在,低于680℃,则主要是Fe3O4.试分析酒精灯加热条件下生成Fe的原因: ______
              (5)已知FeO、Fe2O3、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0%、27.6%.
              利用仪器分析测出3种样品所含元素种类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表:
              加热方式 产物元素组成 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Fe O
              酒精灯 Fe和O 74.50 25.50
              带网罩酒精灯 Fe和O 76.48 23.52
              酒精喷灯 Fe 100.00 0.00
              分析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前两种加热方式得到的产物为混合物,其中酒精灯加热所得产物的组成最多有 ______ 种可能.
              (6)通过进一步的仪器分析测出前两种加热方式得到的固体粉末成分均为Fe3O4和Fe,用酒精喷灯加热得到的固体粉末成分为Fe.请计算利用酒精灯加热方式所得混合物中Fe3O4和Fe的质量比为 ______ :1.(要求保留整数).
            • 9. 合成氨反应是化学上最重要的反应:
              \(\rm{(1)}\)合成氨原料气中的氢气可利用天然气\(\rm{(}\)主要成分为\(\rm{CH_{4})}\)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反应中每生成\(\rm{2mol}\) \(\rm{CO_{2}}\)吸收\(\rm{316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该方法制得的原料气中主要杂质是\(\rm{CO_{2}}\),若用\(\rm{K_{2}CO_{3}}\)溶液吸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已知\(\rm{N_{2}(g)+3H_{2}(g)⇌2NH_{3}(g)\triangle H < 0.}\)下图是当反应器中按\(\rm{n(N_{2})}\):\(\rm{n(H_{2})=1}\):\(\rm{3}\)投料后,在\(\rm{200℃}\)、\(\rm{400℃}\)、\(\rm{600℃}\)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rm{NH_{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

              \(\rm{①}\)曲线\(\rm{a}\)对应的温度是 ______ .
              \(\rm{②}\)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上图中\(\rm{M}\)、\(\rm{N}\)、\(\rm{Q}\)点平衡常数\(\rm{K}\)的大小关系为\(\rm{K(M)=K(Q) > K(N)}\)
              B.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rm{H_{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C.相同压强下,投料相同,达到平衡消耗时间关系为\(\rm{c > b > a}\)
              D.由曲线\(\rm{a}\)可知,当压强增加到\(\rm{100MPa}\)以上,\(\rm{NH_{3}}\)的物质的量分数可达到\(\rm{100\%}\)
              \(\rm{③N}\)点时\(\rm{c(NH_{3})=0.2mol⋅L^{-1}}\),\(\rm{N}\)点的化学平衡常数\(\rm{K=}\) ______ \(\rm{(}\)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rm{)}\).
              \(\rm{(3)}\)合成氨工业中含氨废水的处理方法之一是电化学氧化法,将含氨的碱性废水通入电解系统后,在阳极上氨被氧化成氮气而脱除,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
              \(\rm{(4)NH_{3}}\) 可以处理\(\rm{NO_{2}}\) 的污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可以使这两种气体转变成两种无污染性的物质,且其中一种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当转移\(\rm{0.6mol}\)电子时,则消耗的\(\rm{NO_{2}}\)在标准状况下是 ______ L.
            • 10.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氨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之一,工业上制取氨气有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一、用水和天然气作原料一步反应制得
              途径二,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途径一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______
              \(\rm{(2)}\)途径二中的一步反应为:\(\rm{CO(g)+H_{2}O(g)⇌CO_{2}(g)+H_{2}(g)\triangle H < 0}\)
              \(\rm{①}\)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rm{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写序号\(\rm{)}\)
              A.增大压强\(\rm{B.}\)降低温度\(\rm{C.}\)增大\(\rm{H_{2}O(g)}\)的浓度\(\rm{D.}\)使用催化剂
              \(\rm{②}\)已知\(\rm{1000K}\)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rm{K=0.627}\),若要使\(\rm{CO}\)的转化率超过\(\rm{90\%}\),则起始无中\(\rm{c(H_{2}O)}\):\(\rm{c(CO)}\)不低于 ______ .
              \(\rm{③}\)在容积为\(\rm{2L}\)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rm{c(H)_{2}}\)与反应时间\(\rm{t}\)的变化曲线Ⅰ如图\(\rm{1}\)所示,若在\(\rm{t_{0}}\)时刻将容器的体积扩大至\(\rm{4L}\),请在答题卡图中绘出\(\rm{c(H_{2})}\)与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Ⅱ
              \(\rm{(3)}\)目前常用氨气处理硝酸生产的工业尾气,在\(\rm{400℃}\)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氨气能把\(\rm{NO(g)}\)还原成无色无毒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rm{286kJ⋅mol^{-1}}\)
              \(\rm{N_{2}(g)+3H_{2}(g)⇌2NH_{3}(g)\triangle H=-92.4kJ⋅mol^{-1}}\)
              \(\rm{N_{2}(g)+O_{2}(g)⇌2NO(g)\triangle H=+180kJ⋅mol^{-1}}\)
              试写出氨气与\(\rm{NO(g)}\)反应生成五毒气体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4)}\)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其反应为:\(\rm{2NH_{3}(g)+CO_{2}(g)⇌CO(NH_{2})_{2}(l)+H_{2}O(g)}\)生成过程中,原料原料气常混有水蒸气,\(\rm{CO_{2}}\)的转化率与氨碳比\(\rm{ \dfrac {n(NH_{3})}{n(CO_{2})}}\)、水碳比\(\rm{ \dfrac {n(H_{2}O)}{n(CO_{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rm{①}\)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最小的是 ______ .
              \(\rm{②}\)若\(\rm{B}\)点氨的转化率为\(\rm{60\%}\),则\(\rm{x_{1}=}\) ______ .
              \(\rm{(5)}\)某同学将\(\rm{NH3}\)和\(\rm{CO2}\)按物质的量之比\(\rm{2}\):\(\rm{1}\)通入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rm{NH \;_{ 4 }^{ + }}\)、\(\rm{CO \;_{ 3 }^{ 2- }}\)、\(\rm{HCO \;_{ 3 }^{ - }}\)   三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rm{(}\)已知:氨水、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rm{)}\)
               弱电解质  化学式  电离常数\(\rm{(K)}\)
               氨水  \(\rm{NH_{3}⋅H_{2}O}\)  \(\rm{1.79×10^{-5}}\)
               碳酸  \(\rm{H_{2}CO_{3}}\)  \(\rm{K_{1}=4.30×10^{-7}}\)
               \(\rm{K_{2}=5.61×10^{-1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