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沼气、天然气、植物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C.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 2.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其中铝的总浓度(用AlT表示)包括三类:主要为Al3+的单体形态铝总浓度(用Ala表示);主要为[AlO4Al12(OH)24(H2O)12]7+的中等聚合形态铝总浓度(用Alb表示)和Al(OH)3胶体形态铝总浓度(用A1c表示).
              (1)一定条件下,向1.0mol/LAlCl3溶液中加入0.6mol/L的NaOH溶液,可制得Alb含量约为86%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写出生成[AlO4Al12(OH)24(H2O)12]7+的离子方程式:    
              (2)用膜蒸馏(简称MD)浓缩技术将聚合氯化铝溶液进行浓缩,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聚合氯化铝中铝形态分布(百分数)如表:
              AlT/(mol•L-1Ala/%Alb/%A1c/%
              0.2081.486.612.0
              0.4892.386.211.5
              0.8842.388.19.6
              1.6133.187.09.9
              2.5204.588.27.3
              ①在一定温度下,AlT越大,pH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②如将AlT=2.520mol•L-1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加水稀释,则稀释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膜蒸馏料液温度对铝聚合形态百分数及铝的总浓度的影响如图1.当T>80℃时,AlT显著下降的原因是    

              (3)真空碳热还原一氧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H1=a kJ•mol-1
              ②3AlCl(g)=2Al(l)+AlCl3(g)△H2=b kJ•mol-1
              则反应Al2O3(s)+3C(s)=2Al(l)+3CO(g)△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反应①常压下在1900℃的高温下才能进行,说明△H    0(填“>”“=”或“<”).
              (4)物质中的铝元素可以通过将铝元素转化成Al3+,然后在水溶液中用铝试剂(NH43C19H11O3(COO)3(商品名为“阿罗明拿)测定,在弱酸性溶液中,Al3+可以用铝试剂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的物质.随着该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即比色分析),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于比色分析的仪器是    
              A.pH计   B.元素分析仪    C.分光光度计     D.原子吸收光谱仪
              (5)已知Al3++4X⇌2[(Al 
              1
              2
              X21.5+],X表示显色剂,Al 
              1
              2
              X21.5+表示有色物质,通过比色分析得到25℃时Al3+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Al 
              1
              2
              X21.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3. 据统计,2015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地区已经出现4次严重雾霾过程,持续时间达3~7天.氮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除氮氧化物有多种方法.
              (1)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2NH3(g)+NO(g)+NO2(g)⇌2N2(g)+3H2O(g)△H<0.
              ①当该反应有1mol N2(g)生成时,电子转移总数是    
              ②该反应的平衡表达式K=    
              ③为了加快反应反应速率,并且提高NOx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增大NH3的浓度   b.增大N2的浓度  c.增大压强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2)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1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1
              则CH4(g)将NO(g)还原为N2(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利用ClO2 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反应过程如下:(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
              NO
              ClO2
              反应Ⅰ
              NO2
              NaSO3水溶液
              反应Ⅱ
              N2
              反应Ⅰ的产物中还有两种强酸生成,且其中一种强酸硝酸与N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化学方程式是    ,若有11.2L N2生成(标准状况),共消耗ClO2     g.
            • 4. 随着化石能源的减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迫切.
              (1)Bunsen热化学循环制氢工艺由下列三个反应组成:
              ①SO2(g)+I2(g)+2H2O(g)=2HI (g)+H2SO4(l)△H=a kJ•mol-1
              ②2H2SO4(l)=2H2O(g)+2SO2(g)+O2(g)△H=b kJ•mol-1
              ③2HI(g)=H2(g)+I2(g)△H=c kJ•mol-1
              则:2H2O(g)=2H2(g)+O2(g)△H=    kJ•mol-1
              (2)已知在101kPa时,CH4完全燃烧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kJ,则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1molN2(g)和1molO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NO(g),吸收180kJ的热量,已知断裂1molN2(g)中的N≡N和1molO2(g)中的O=O分别需要吸收946kJ和498kJ的能量,则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可释放    kJ的能量.
            • 5. (2016•上饶二模)利用CH4和CO2可以制造价值更高的化学产品.已知下列反应:
              ①CH4(g)+2O2(g)⇌CO2(g)+2H2O(g);△H1=a kJ/mol
              ②CO(g)+H2O(g)⇌CO2(g)+H2(g);△H2=b kJ/mol
              ③2CO(g)+O2(g)⇌2CO2(g);△H3=c kJ/mol
              (1)求反应CH4(g)+CO2(g)⇌2CO(g)+2H2(g);△H=     kJ/mol(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1)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合成二甲醚(CH3OCH3),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可以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Cu2Al2O4做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CH4(g)⇌CH3COOH(g),温度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250~3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②300~4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    
            • 6. (2016春•唐山校级月考)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25℃时,0.1mol/LNH4N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1mol/L 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2)若将0.1mol/L NaOH溶液和0.2mol/LNH4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2c(NH4+)>c(NO3-),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发射火箭时肼(N2H4)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经测定16g气体在上述反应中放出284kJ的热量.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图是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N2(g)+O2(g)=2NO(g)△H=+180kJ/mol
              2NO (g)+O2(g)=2NO2(g)△H=-112.3kJ/mol
              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H=    
            • 7. 甲醇作为基本的有机化工产品和环保动力燃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O2加氢合成甲醇是合理利用CO2的有效途径.由CO2制备甲醇过程可能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H2(g)⇌CO(g)+H2O(g)△H1=+41.19kJ•mol-1
              反应Ⅱ:CO(g)+2H2(g)⇌CH3OH(g)△H2
              反应Ⅲ:CO2(g)+3H2(g)⇌CH3OH(g)+H2O(g)△H3=-49.58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Ⅲ的△S    (填“<”、“=”或“>”)0;反应Ⅱ的△H2=    
              (2)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2(假定仅发生反应Ⅲ),实验测得反应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过程中,不能判断反应Ⅲ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断裂3molH-H键,同时有2molH-O键形成      B.CH3OH的浓度不再改变
              C.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比较T1与T2的大小关系:T1    T2(填“<”、“=”或“>”),理由是:    
              ③在T1和P6的条件下,往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H2和1molCO2,该反应在第5min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的体积为1.8L;则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若温度不变,压强恒定在P8的条件下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变为    L.
            • 8. 碳的氧化物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同时碳的单质、化合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1)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l)△H1=-128.5kJ•mol-1
              已知:CO(g)+
              1
              2
              O2(g)=CO2(g)△H2=-283kJ•mol-1
              H2(g)+
              1
              2
              O2(g)=H2O(l)△H3=-285.8kJ•mol-1
              则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甲醇的燃烧热应为    
              (2)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了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

              ①CO和O生成CO2    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作用下O与CO中的C逐渐靠近,最终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属于    
              ②结合已有知识和该反应过程,我们该如何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中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这一观点?    
              (3)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C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550℃时的V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5℃时的V,T℃时,若向平衡体系内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某同学是如何从图中数据,分析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    
              ②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③若反应时的压强为akPa,已知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P)×体积分数,800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    
            • 9. 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大气固氮
              N2(g)+O2(g)⇌2NO(g)
              工业固氮
              N2(g)+3H2(g)⇌2NH3(g)
              温度/℃27200025400450
              K3.84×10-310.15×1080.5070.152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    
              ③从平衡视角考虑,工业固氮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生产却选择500℃左右的高温,解释其原因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р1、р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填“A”或“B”);比较р1、р2的大小关系    

              (3)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其实验简图如C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l)⇌4NH3(g)+3O2(g),则其反应热△H=    
              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 10.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SC2等有重要意义.
              (1)用CO可以合成甲醇,已知:
              CH3OH(g)+
              3
              2
              O2(g)═CO2(g)+2H2O(l)△H=-764.5kJ•mol-1
              CO(g)+
              1
              2
              O2(g)═CO2(g)△H=-283.0kJ•mol-1
              H2(g)+
              1
              2
              O2(g)═H2O(l)△H=-285.8kJ•mol-1
              则CO(g)+2H2(g)⇌CH3OH(g)△H=    kJ•mol-1
              (2)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上述合成甲醇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    (填写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醛,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P1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③100℃,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P1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通入CO、H2、CH3OH各0.5amol,则平衡    (填“向左”“不”或“想右”)移动
              (4)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5)CaSO3溶液与CaC12溶液混合会生成难溶的CaSO3(Ksp=3.1×10-7),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SO3溶液混合,若混合前Na2SO3溶液的浓度为2×10-3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用Ca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2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电解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电解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