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 2. 如表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
              时期粮食亩产
              (公斤/亩年)
              人均占有原粮
              (公斤/人年)
              劳动生产率
              (公斤/劳动力年)
              战国中晚期180.0460.51659.0
              西汉末132.0496.51759.0
              170.6628.02262.0
              154.5579.52087.5
              173.0559.02013.5
              清中叶183.5314.01131.0
              A.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
              B.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
              C.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
              D.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3.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细作
              D.强调自给自足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
              中国古代的《汜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五大农书,这五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和中医学、天文学以及算学并称于世。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的背景和进步性。
            •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小规模经营
              B.分工简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 6.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 7. “(16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
              A.家庭劳力分工明确
              B.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C.高产农作物的引种
              D.私营手工业的进步
            • 8.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材料三黄遵宪诗中所说的“大错”指什么?从历史的角度看,它“错”在哪里?
            • 10. 如图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
              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
              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