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这里生产的最好的纸也远不如我们自己的许多产品。它不能在正反两面都印刷或书写,所以我们的一张纸就等于他们的两张。此外,它很容易撕坏,不能耐久。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注:指科举应试,金榜题名),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在北方各省还有一种常见的野蛮行径,那就是阉割大批的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给皇上做奴仆。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单单在皇宫里这类人的数目就达万人之多。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摘鳊自利马窦《中国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马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 2. 章太炎:“代议政体者,封建之变相.其上置贵族院,非承封建者弗为也…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远.去封建远者,民皆平等;去封建近者,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与效立宪而使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不如王者一人秉权于上”.这一观点(  )
              A.反对实行代议制
              B.主张建立封建制
              C.主张建立代议制
              D.主张实行立宪制
            • 3. 有学者认为,晚清西学东渐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811-1842年;1842-1860年;1860-1900年;1900-1911年.下列西学传播的特点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
              A.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
              B.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理论
              C.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
              D.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
            • 4. 思潮的涨落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问题:以“时代与思潮”为主题,叙述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历程。
            • 5. 谭嗣同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惟独“朋友”一伦“最无弊而最有益”,  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因为它“一日平等,二日自由”。以下对谭嗣同的观点评述错误的是(  )
              A.对封建秩序和封建等级关系的猛烈冲击
              B.对资本主义个性解放的热情礼赞和向往
              C.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圈子
              D.以资产阶级学说改造儒家思想
            • 6. 有学者认为:“如果①可称为造船制炮的改革,则②不妨称为编预算写宪法的改革,虽说康梁等人胸中另有城府,他们的志向超过目前之规划。” ①、②当是(  )
              A.洋务运动  公车上书
              B.清末新政  请愿运动
              C.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D.清末新政  仿行宪政
            • 7.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诬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裢《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如君主与贵族的契约关系、贵族的政治权利和君权有限、对王权限制的宪章。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洛克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三权分立的观点。孟德斯鸠则提出,三权不仅要分立,而且要相互制约。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三  1909年8月23日清廷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议员分钦定和互选两类,……资政院的职权有:一、国家财政的收支预算;二、财政收支决算;三、税法及公债;四、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五、其余奉特旨交议的事件。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宣统三年四月十日(1911年5月8日),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任命奕助为总理大臣。阁员13人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汉人占4人,……责任内阁只对君主负责,内阁总理及各大部大臣由君主任命,……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说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设立都体现了分权”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分权”目的有何区别?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权力制约思想形成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改革的认识。
            • 9.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最能反映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A.世界霸主,科技腾飞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稭模
            • 10.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美学家王国维,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他于1927年6月自沉于昆明湖。
              材料一学术上的启蒙家啊,政治上的蒙昧者;新的先驱,旧的忠臣;一半朝前向往,一半向后顾恋;在书本上驳斥着陈旧,在现实中恐惧着新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凝成了大苦闷,终于撕碎了你的心,胀裂了你的灵魂,并酿成了昆明湖这一节令人叹息的悲剧。
              --刘再复《王国维之死》
              材料二纵令王国维投水之顷、触机之发,有此文化担当,也不能说他暮年就已完全解决或 摆脱了那种情理交冲,以致矛盾无从的生命困境。那种内在的畸裂,正是他人生悲剧性的根源,与其自戕,不会毫无关系。
              --龚鹏程《近代思潮与人物》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时的历史背景。材料一中,“一半朝前向 往,一半向后顾恋”分别指的是什么?
              (2)综上所述,导致王国维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