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相对简单的两关系已为多极、多文明的远为复杂的关系所取代。下面示意图是其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中一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 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 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 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 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 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材料二   14一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代表作基本主张
              李贽
              (1527-1602)
              《藏书》指斥那在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 多恶也“:否定孔子权成,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 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侶是道貌岸然的伪君
              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
              --搞编自谭文芳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枓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当时东 西方思想产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认识。
            • 3.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的原因。
                  材料二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2)依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3)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 4.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材料二   钱乘旦对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英国是如何开创现代文明的。(3分)
                  材料三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4分)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文池《思想的灵光》
              (4)“……在碰撞与同化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五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概括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 5. 中世纪西欧文明
                     罗马人的文明是城市的,至少从表象来看如此;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无论从表象还是实质看都是如此。                              --黄春高 [《西欧封建社会》]
              问题:
              (1)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
              (2)请简要叙述中世纪后期西欧是如何 “走出乡村的”?
            • 6. 历史学家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 (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请回答问题:
              (1)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请说出其在自然科学、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使全世界其他地区不得不注意甚至仿效,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3)鸦片战争之后,面对“千古未遇之变局”,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西学东渐”蔚然成风。请回答,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中,在不同阶段,“西学”内容各自有何侧重核心?西学的传播,对中国社会造成怎样影响?
              (4)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结合马克垚先生的观点,谈谈你对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认识?
            • 7.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的,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瓦斯科•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1837年到1897年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三  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据材料并联系中外历史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简答变化的原因。
              (2)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3)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你对材料三有何认识?
            • 8. 法国成就
              法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特征是经历了经典意义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至为深远的文化成就。
              --摘自《强国之鉴》问题
              (1)法国历史上所经历的经典奴隶社会大约是指什么时期?
              (2)法国是怎样进入封建社会的?
              (3)法国在历史创造了哪些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至为深远的文化成就?
            • 9.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材料二  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指出“孔子或耶稣”和“孔子加耶稣”反映的本质是什么,据此评析近代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
              (据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
              (3)据材料三,概括19-20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
            • 10.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国)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
              (1)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一中的“革命”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文明演进过程。并依据材料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西方工业文明先导国家”的“枪炮的迫使”下,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主要转型表现。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的?
              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