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限制”。提出这一理论的社会背景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机器生产替代工场手工业
              D.人文主义思潮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 2.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井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
              [     ]

              A.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 3.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 4.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

              A .清教徒受到迫害
              B .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 .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 .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 5. 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

              A、家庭观念的淡化
              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垄断组织的出现
            • 6. 从l8世纪起,欧洲主要同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
              [     ]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 7. 造成下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航海条例》的颁布,外来移民大增
              B.工厂开始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C.1832年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 8. 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
              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 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据下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
              D.海外殖民
            • 10.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l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本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荆,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漏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据张海鸥《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