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 2. 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这一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政府委派官吏对其进行直接管辖
              B.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
              C.以和亲方式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以军事占领方式进行强制管理
            • 3. 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和“舟”分别是指(  )
              A.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 4.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 5.

              【加试题】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政策及两种主要方式,简要分析其效果。



              材料二 1789年4月30日,在纽约举行了美国第一届总统的授权仪式。图为华盛顿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读誓词,成为开国总统。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华盛顿评价的其中一种意见,结合史实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 6.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 7.

              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     )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 8.

              唐太宗执政后,吸取隋亡教训,认定“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各项中,体现其“存百姓”思想的有

              ①推行均田制      ②轻徭薄赋        ③完善科举制     ④求贤若渴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 9. 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3分)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