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这套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材料二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由于封建社会晚期社会条件的演变、诸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明清的政治制度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前代君主集权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地提高皇权,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朝廷空前并较为有效地集中统治权力,而且极力排除任何可能侵扰或阻碍行使绝对皇权的因素。
              --《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指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把相权拿归自己”的具体做法。
              (3)明、清是如何“极力排除任何可能侵扰或阻碍行使绝对皇权的因素”的?
            • 2. 在中国古代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较多。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故常让其他官员分割宰相职权,以便皇帝施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初,尚书左右仆射二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是当然的宰相,在门下省政事堂办公,非三省长官不得入政事堂……(唐太宗)给他官加上 “参预朝政”、 “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参知政事“仍令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宋初宰相虽有多人,但只指定二人分别轮流执掌中书之印。参知政事初设时职位较低,无权执掌中书之印,也不在政事堂议事。直到至道元年,才“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宋代官印制度》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参知政事”地位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初和宋朝行政措施的共同点及其目的。
            • 3. 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出身
              时间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
              武职出身正职(人)366700000
              文职出身正职(人)21622575105
              A.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
              C.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 4. 世界各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总是通过某种机制的运转来实现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议政。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号称“二府”。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另外又设置了掌握财政大权的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宋朝和近代英美国家政治运行机制的主要差异。
              (2)材料三反映了哪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特色?综合材料说明政治运行机制的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 5.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6. 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朝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
              ①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②设立三省相互牵制与监督
              ③设枢密使掌管国家军政大权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 《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的“太祖”是指(  )
              A.汉太祖刘邦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太祖铁木真
              D.明太祖朱元璋
            • 8. 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立三公九卿  ②西汉实行推恩令  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④明朝废除丞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 9. 如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设立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宫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10.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