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右图是“民粹派在农村宣传”的历史图片,下列思想不属于他们宣传内容的是

              [     ]

              A.主张资产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专制
              B.痛恨沙皇专制制度对农民的剥削
              C.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D.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 2.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根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20~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梁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关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三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的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 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宁为什么说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指出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上述材料,说明这两次改革性质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9世纪早期就有一位学者对当时俄国社会发出预言说:“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有用的一课。”俄国是如何接受这“一课”教训的 
            [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建立地跨欧亚大帝国
          • 6.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争夺巴尔干
          • 7.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他
            [     ]

            A.认识到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主张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要建立民主政治
          • 8.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米亚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1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