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 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2.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这首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

              A.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开国大典
            • 3.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     ]


              A、

              B、

              C、

              D、
            • 4. 民国时期的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东北已是共军的天下,国军困守孤城,为了当朝的既得集团利益,在和平的政治竞争上,敌不过共党的下层渗透和号召,只得利用美元、美械和武力想保持天下。”这封信应当写于
              [     ]

              A.辽沈战役前
              B.辽沈战役中
              C.渡江战役前
              D.渡江战役后
            • 5.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 6.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中共一大会址          井冈山会师         中共七大会场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     ]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7. 毛泽东在其诗作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反映的史实有  ①渡江战役  ②挺进大别山  ③解放南京  ④三大战役      
            [     ]

            A.①③    
            B.④      
            C.③④      
            D.②③④
          • 8.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 9.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你认为当时北京正进行着的“文化批判”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救亡压倒启蒙”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 ,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的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在军事、思想理论、政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 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团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