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
              ①完全否定了殖民侵略的消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历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 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3. 大禹死后,儿子启夺得了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很多史学家对此加以肯定,最主要的依据是(  )
              A.王位继承有了固定方法,有利社会稳定
              B.“公天下”代替“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C.这种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产物
              D.嫡长子继承制体现了较明显的理性成分
            • 4. “(世界)历史自身是复杂众多的统一整体,它的各部分宜相联系着,互相依靠着,互相制 约着”,“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由此可见,作者(  )
              A.倡导文明史观
              B.倡导全球史观
              C.重视国别史的研究
              D.反对用国别史研究世界史
            • 5.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  )
              A.农耕文明的演进
              B.不同文明的交流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西学东渐的深入
            • 6. 探索历史的奥秘
              《史记》记载,秦始皇末年,“以为成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成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中晚唐诗人杜牧因唐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撰《阿房宫赋》加以讽喻。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因此赋流传,秦修建阿房宫而速亡,成为人们关于秦朝的一种历史记忆。
              当代考古学者试图寻找阿房宫建筑群的遗迹,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东西北三侧的围墙,却根本找不到红烧土、木炭等表明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他们中有人因此认为,阿房宫不过是“一座想象中的空中楼阁”。
              --据《史记》等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阿房宫被考古学者认为“是一座想象中的空中楼阁”的原因。
              (2)以《阿房宫赋》为例,说明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对探讨历史问题的作用。
            • 7. 1908年,刘师培《<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革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指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
              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8. 有人说:研究历史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往往把肚子吃饱的感觉归功于第三个馒头”。这里所说的“错误”是指(  )
              A.混淆了历史发展的量变、质变的规律
              B.难以区分历史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关系
              C.模糊了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D.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
            • 9. 司马迁写道“南游江、准,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峰“.从中可见,他获取史料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山川游历
              B.广阔博识
              C.地理探险
              D.实地考察
            • 10. 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人名言选
              《周易》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卢梭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以上表达的共同生活理念。指出各自的认识角度。
              材料二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2)根据材料二概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咸丰三年(1853年)之上海及商埠图

              (3)据材料三归纳与近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直接信息。并从不同史观的角度(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任选两个)推导其间接信息。
              材料四  浦东人“爱比较”有一个颇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是多元的,常以与世界一流大城市相比这种方式来考量自身、衡量差距、思量目标。譬如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会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纽约这一全球公认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航运方面,会以伦敦高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楷模;虽说第三产业已占浦东GDP的57%,但像新加坡这样的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沈栖《“爱比较”的浦东人》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评上海浦东人的“爱比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