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贞观十二年(638年),《氏族志》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仍被列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命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 氏族志》 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千被降为第三等。这一做法(  )
              A.废除了等级制度
              B.否定了门阀观念
              C.雍护了外戚专权
              D.扶植了庶族地主
            • 2. 唐太宗时期,按照山川形势把天下划分为十道,派遣黜陟(读zhi晋升)使或者观风俗使分巡,但时设时废,没有定制。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各道设采访处置使,有固定的治所,便成为当时最大行政区。后来,唐王朝宣布废除十五道,但藩镇割据基本还是原来道的势力范围。这表明(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山川形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
              C.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职位成为趋势
            • 3. 唐太宗命高士廉以“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编订《氏族志》,“凡二百及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氏族志》的编订(  )
              A.反映了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
              B.凸显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C.进一步压抑了世家大族势力
              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 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下列有关唐朝政治制度变动不正确的是(  )
              A.皇帝权力由受牵制走向专制
              B.宰相权力从集中走向分散
              C.中央机构及其职能发生重大变动
              D.选拔官员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 5. 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
              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
              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 6. 《唐书。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宰相〕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 餳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其目的是(  )
              A.兼职兼用,提升宰相特权
              B.架空相权,使之徒有虚名
              C.按需定权,加强君主专制
              D.侵夺相权,直至废除丞相
            • 7. 唐代出现“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象,与此相伴随,各地相继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藩镇).导致上述局面的原因是(  )
              A.节度使膨胀
              B.安史之乱
              C.吐蕃的攻掠
              D.藩镇割据
            • 8. 强盛的王朝往往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唐朝时,增设的相应机构的管理范围大致在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 9. 材料一  李氏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险辈。持苞苴而请谒,奔    走权门;效鹰犬以飞驰,中伤端士。以致断丧王室,屠害宗枝。骨鲠大臣,屡遭诬陷,舞文酷吏,坐致显荣。--刘晌《旧唐书》
              材料二  武则天从以皇后掌权,到由皇帝退位,共当政五十年。总的说来,她是一个有    才能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在她为皇后时,下令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消除士族界限,完全依照官品高下为准叙录。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一律量才使用。
              武则天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其中大量的人才出身于庶族。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武则天深得法家“权、术、势”之个中三味。她一当政,就借酷吏来清除潜在的反对派,大兴告密之风,“四方告密者蜂起”。武则天任用官吏十分冗滥,试官制度推行时,所试之人“不论贤愚,悉加擢用”,无形中扰乱了官场,加重了人民负担。
              --杜建成《试论武则天的功过是非》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人对武则天的看法。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武则天。
            • 10. 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该诗反映的制度(  )
              A.稳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
              C.充实古代科学研究的人才和力量
              D.体现社会的相对公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