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儒学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  )
              A.人定胜天,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积极无为
              D.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 2. 提出“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一建议的是(  )
              A.贾谊
              B.刘彻
              C.董仲舒
              D.魏征
            • 3.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
            • 4.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
              B.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
              C.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
            • 5. 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7.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 8. “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这一论述的主要意图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C.探讨历代王朝兴盛原因
              D.维护百姓的基本利益
            • 9.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 10. 《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