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符合这一说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大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予,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简述其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梁启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朱熹在《朱子大全》中说:“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说的“理”是指
              [     ]

              A.为人处事的道理
              B.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C.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D.上天的旨意
            • 4.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 5.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6.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 7.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
              [     ]

              A、自然天体运行规律   
              B、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社会发展规律    
              D、“天人感应”的理论
            • 8.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 9. 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0. 《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名,如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 385)、张忠恕(卷409)等。从中可以推测当时人的取名深受哪种思潮的影响
              [     ]

              A.佛教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程朱理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