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韩非子》说商贾的钱财,存放国外,可以亡国。这说明当时(  )
              A.国家政治黑暗
              B.官商勾结攫取高额利润
              C.商业非常重要
              D.重农抑商迫使商人流亡他国
            • 2.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 3. 《左传》中记录了一段春秋初年郑桓公与商人的盟誓,大意是:你不要背叛我,我也不搞强买强卖,更不会强抢你的货物.你有什么大宗生意,我也不想过问.这说明(  )
              A.统治者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争取商人支持
              C.商人没有市场交易的自由
              D.商人摆脱君主的控制
            • 4. “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的物质、精神基    础同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这便是轴心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轴心的时代”。其原因不包括(  )
              A.生产动力的革命初现端倪
              B.大一统的政治趋势逐渐明朗
              C.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日益松弛
              D.重个人修养的价值判断标准开始树立
            • 5. 《史记》中记载:在齐国,有人利用当时地位卑贱的“奴虏”,“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这表明(  )
              A.“工商食官”制度已经被突破
              B.经商逐利成为社会主流新风尚
              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D.手工业生产主要控制在官府手中
            • 6. 《左传》中子产(春秋时齐国人)对韩宣子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强要;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人与国家相互依靠
              B.商人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与国家矛盾尖锐
            • 7. 《史记•货殖列传》:“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该材料反映出(  )
              A.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活跃
              B.巨商地位很高,超过了王侯
              C.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
              D.西汉政府据此实行了盐铁专卖
            • 8.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
              ①商业产生--商朝   ②工商食官--周朝
              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  ④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隋唐。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 9.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
              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 10. 商人地位变迁
              材料一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管子•小匡》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材料三
              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叶赋桂材料四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见有拥厚赀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趾高气扬,傲然自得。
              --清•董含《三冈识略》问题
              (1)春秋时代,为什么把农列于商之上?
              (2)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大批以工商致富者,甚至能进入仕途?
              (3)秦以后,统治者为什么以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
              (4)董含对商人持怎样的态度?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