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19世纪,东方的清朝和西方的英国分别是传统力量与新兴力量的代表,对这两个国家的比较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4年,入关后的满清统治者把北京周围五百里内汉人的土地以“跑马圈地”的方式(即让八旗将士快马加鞭跑到哪里,那个距离范围之内的土地就全归其所有),大规模圈占给八旗将士,汉人则被扫地出门。大规模的圈地共有三次。  “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而广大失地的汉族农民则流离失所,四处流浪,沦为满人农庄的奴隶或者长工、佃户。                          --(史悖《恸余杂记,圈田>)
              15至18世纪,英国在封建农奴制解体过程中,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一《世界史简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性质、圈地者的身份、影响三个方面说明清初的圈地与英国的圈地运动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英属东印度公司是17-19世纪英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对东方主要是印度和中国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事业的组织。1600年获得皇家特许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断发展。19世纪初,该公司的贸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
              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洋行,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1842年,十三行贸易特权被取消,此后逐渐没落。    一以上均摘自《360百科》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印度公司和十三洋行这两个外贸机构在中英两国对外贸易中的不同作用。分析这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失的原因。(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全世界各地消费。   
               一《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这些企业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近代工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中期英国扩张的主要目的,回答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四,概括洋务运动初期官办工业的特点。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光绪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开始建立农事试验场。这些试验场从美国、日本分别购进了几十种新式农机具,就场试验。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还不是机械动力,仍旧是人力和畜力,而且也没有推广到其他地方。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投资在各州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人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性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被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一一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国农业机械化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莓20世纪初两国农业机械化状况不同的原因。
              (3)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博览会则标志着英国已成为了世界工厂。至此,英国凭借其工业优势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强国之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政府为打造“世界工厂”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二“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标杆,有三点最为关键:在产品开发上,历届德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常常是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坚信创新立业的德国人从不吝惜对研发的投入……..“德国制造”从产品制造环节入手,从生产的最初环节把控产品的质量标准。“德国制造”试图在生产环节中将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多使用机器操作…….为了鼓励本土人员走职业化道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几。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竞争力。
              --引自百度
              材料三《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4.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但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材料三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
              --转引自洪向华《强国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不同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工业、经济体制分别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以后,中国在这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
            • 5.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3)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 6. 1如图中曲线代表四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其中代表英国的是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1750-1 900年)(  )
              A.①
              B.②
              C.③
              D.④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洲商品销往欧洲的古老商路是什么?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在17、18世纪,推动欧洲“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因素中,除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航路开辟”之外还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例子)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8. 观察如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C.英国、中国、德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  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