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  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俗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新唐书》
                  材料三: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述唐太宗对于战争的态度及边疆政策。
              (2)据材料三,归纳唐太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其历史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突厥遂屡为边患。然突厥势虽张,其内政未臻凝固。贞观元年,铁勒、薛延陀、回纥诸部皆叛。颉利又与突利失和。并逢大雪,羊、马皆死。二年,突利请入朝。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出讨。四年,进击定襄,颉利被俘。男女来降者十万口。其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而四夷君长,遂诣阙请帝为“天可汗”……唐之声威,达于葱岭。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帝(太宗)谓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惧。经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引一惧也。”
              --范祖禹《唐鉴》(1)据材料一,归纳突厥衰败的因素。
              (2)据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突厥问题的策略及成效。评价唐太宗的“一惧”。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 4.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 情).……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 不乱’.固知见可$,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 立待也。自王公以卡,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 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 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 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 (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 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致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
              --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张与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 5.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曾受封“秦王”,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李世民的夺位行为违背了(  )
              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纲常”③西周的宗法制  ④老子的“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警震惧!
              --唐太宗语(《贞观之治》)【材料二】比见吏部择人,唯取其言辞刀笔,不悉其景行(崇高的德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故)用人弥须惧择。--唐太宗语(《贞观之治》)【材料三】(太宗)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已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范祖禹《唐鉴》【材料四】唐太宗赞扬魏征“随时谏正,多中朕意,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引自人民出版社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富民”措施?
              (2)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用人的标准及其理由。
              (3)材料三对唐太宗的评价你认为是否有道理?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
              (4)据材料四,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表明唐太宗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具有怎样的素质?
            • 7. 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 8. 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
              A.西藏地区
              B.西域地区
              C.陕西地区
              D.西亚地区
            • 9.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事例是(   )
              A.昭君出塞
              B.唐蕃和亲
              C.迁都洛阳
              D.澶渊之盟
            • 10. 《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 , 皆来朝贡;九夷重译 , 相望于道。”(①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②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
              ①国势强盛   ②成为世界中心  ③对外开放   ④国际影响深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