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 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

              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修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

              ——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 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l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美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各自发展状态并分析原因。

            • 2.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巧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选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

              ——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中国很多地方都是“有城没市”,没有人气,甚至是空城。“城”可以造,大楼可以造,但“市”造不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城市化的过程没有以人为本,“人”字写得太小了。

              ——《中国经济周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及其时代特征。

              (3)材料三表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着眼点是什么?材料四指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3. 7、秦朝的统一为商业发展创造了重要前提,这种前提主要是:(       )
              A.将天下富豪集中于咸阳,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通往全国的驰道
              C.修建灵渠沟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D.不断巡行各地,促进了当地特产的商品化
            • 4.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贞观政要》

              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地图》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   ①    ;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  ②  ;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   ③  。  (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5分)

                

            • 5.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史学家为说明综合国力的变化状况,引用了如下公式:

              综合国力=社会环境×(政策或制度十社会思想十劳动力十劳动工具)。这一公式表明,社会环境具有乘法效应,他能放大其他要素的作用。请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综合国力和公式中的2个以上(包含2个)要素进行探讨论证。)

            • 6.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4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吴国最初出于军事需要,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秦以后,改建了邗沟新道,为以后大运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代为了转运江淮地区粮草,加强东北地区边防,解决北伐高丽转运粮草的需要,隋炀帝开凿永济渠,重修江南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今天的京津地区,南达太湖流域,沟通河、海、淮、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运河,成为中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这不仅使运河沿途城市经济发展,唐代的东都洛阳、北宋汴京、南宋临安都处于这个运河之上,而且大运河也成为维系唐宋政治中心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元初,河北永济渠不能完全通航,向东南转运粮草受限。为此,元代修筑从山东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修凿通惠河,形成一条南起杭州经入大都,长达1500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运河修成后,漕运十分发达,岁运粮米在500万担以上,沿岸通州、临清、济宁等商业发达,成为著名的经济都会。大运河明清两朝多次维护,对江淮间南河进行了治理。运河漕运十分繁忙,在运河上的漕船经常在11775艘以上。1855年,黄河决口,黄淮分离,而淮河下游河漕淤塞,淮南运道受到较大的影响。1874年,漕船由海轮代替。1900年,漕运全罢,海运河运全部废止。至此通行了1200多年的漕运宣告结束,运河的长途运输走向衰落。——据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京杭大运河开凿工程的主要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重修运河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后京杭运河衰落的原因。

              (3)概括指出京杭大运河对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 8. 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2010年5月,枣庄市投巨资恢复重建的台儿庄运河古城逐步对外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主题一 桨声灯影

              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的兴盛,与明代大运河台(儿)庄段的开挖密切相关。据清《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每当夜幕降临“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浙商沈绮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并开谢裕大茶行。晋商吴玉章开设“日羿昌”分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

              (1) 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台儿庄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4分)

              主题二 西风东渐


                                                                                                                                                                 ——摘自《台儿庄史志》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台儿庄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的原因。(3分)

              主题三 重铸辉煌

              重建后的台儿庄运河古城,融汇“齐鲁豪情”、兼具“江南韵致”,是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又是极具文化魅力、精巧别致的旅游胜地。

              (3)今天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将对当地经济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 9.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近几年的重要外交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宋朝海上贸易和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海上贸易图

              材料二  奥巴马上任之初对中国推行以接触为主的G2战略,无效后改而奉行“接触加防范”的战略,而且防范的力度明显加大。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需要为下一步的发展营造国际经济空间,改善外交环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外交拓展方向有两个:陆地上,主要向西扩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从而贯通欧洲;海洋上,主要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与中东以非洲,拉美和欧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终点。其中,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用于弥补亚欧路上大通道的不足。                                 ——摘编自《世界知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世界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