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 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 18 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画中仅客货船只就有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这体现了(  )
              A.苏州商品经济繁荣
              B.农村集市贸易兴起
              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D.政府加强控制商业
            • 2. 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这一举措目的是(  )
              A.扶植盐商发展
              B.活跃商品流通
              C.发展区域贸易
              D.加强商业管控
            • 3.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年间票号产生。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是晋商在全国贩销商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最早经营这项业务的是西玉成颜料庄,它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均设有分庄。起初,在京的山西同乡常把现银交给西玉成北京分庄,再凭北京分庄写的信,到西玉成总号取款。后来,西玉成总经理雷覆泰发现这种现款兑拨是一个生财之道,便开始专营这一业务,号名改为“日升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票号的职能。结合所学,说明票号产生的条件。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2)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宣怀办银行的目的。
              材料三  1980年4月,邓小平在与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的会谈中提到:“我们很穷,我们同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需要世行帮我们赶上去。”同年5月15日,中国在世行的合法地位正式恢复。
              2010年世界银行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世界银行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
              (4)结合所学,谈一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 5.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
              A.政府放开“海禁”
              B.我国丝织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 6. 会馆是一个“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身处异地的同乡商人逢年过节时把酒言 欢,畅叙乡情,正所谓“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如同乡”。材料认为会馆(  )
              A.提供了同乡商人的管理机构
              B.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
              C.便利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
              D.保护了客籍商人的经济利益
            • 7. 明末诗人周灿咏《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注:盛泽,镇名)下列对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商品经济发达          
              ④浙江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9. 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10. 历史证明: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然而他们却不能在传统的等级社会之外辟出一块新天地。……腰缠万贯,却没有一份属于商人自己独立的权利。徽商成功的秘密在于,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1901年清廷颁布上谕,宣称要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5-1910年期间,国内新设厂矿万元以上资本的就有209家,总资本约7525万元,绅商阶层由此壮大。1909年,江苏谘议局长张謇通电全国:“外侮益剧,部臣失策,国势日危,民不聊生,救亡之举,惟在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1911年5月,清廷宣布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在内阁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占了9人,而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发表《宣告全国书》,痛苦地承认“希望绝矣”。
                                                                                                           --胡成《困窘的年代》
              材料三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晚清时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及晚清政府的应对情况。
              (3)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4)请你据上述材料积极建言:当今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