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明清时期,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局部地区(  )
              A.地主经济逐步衰退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
              C.财富观念发生变化
              D.社会财富分配较为合理
            • 2.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新兴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重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苏州则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雇匠织造,谓之机户。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的情景……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而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高名,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由是观之,良贾何负于鸿儒。”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以盛泽镇为代表的市镇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予以说明。
            • 3. 《李长卿集》 载:'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欧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  )
              A.社会产品分配不均
              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C.东西贸易联系加强
              D.地域商人集团崛起
            • 4. 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 5. 《歙县志》说徽商:“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材料可知(  )
              A.歙县人都去经商了
              B.徽商是当时中国最富有的人群
              C.明清时期政府鼓励歙县人去经商
              D.徽商以此光宗耀祖炫耀故里
            • 6. 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一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清朝在这一时期(  )
              A.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
              B.海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
              D.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
            • 7.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8. 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江西商人活动的地域和范围很广,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捐款集资建造的江西会馆,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 这些会馆有利于研究(  )
              ①建筑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人口迁移史     ④商帮发展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明代时,“河间(今属河北)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等。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今属河南),并天津沿河一带;贩铁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冀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这表明(  )
              A.抑商政策松动促进长途贩运贸易
              B.商品交换突破地方市场限制
              C.经济发展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区域分工相对平衡
            • 10.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现象反映的是(  )
              A.殖民贸易
              B.民间贸易
              C.朝贡贸易
              D.官民贸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