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2.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 3. 宋朝初期出现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说明宋代(  )
              A.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 4. 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虚、舍、图、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  )
              A.市场管理有待规范
              B.农村商业发展
              C.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D.城市类型繁多
            • 5.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市”的发展概况,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草市和草市尉的出现  ②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③夜市比较繁荣  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A.①④②③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 6.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是商品经济活力逐渐增强的表现,但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新的突破。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岳麓版高中教材
              材料三 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纵观中国历史,概括指出“这种模式”“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的表现和影响。
            • 7. 解读如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

              ①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②市场交易界限分明,规划整齐
              ③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              ④邸店广布市内,兼营旅店、货栈。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 9. 西方“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城市的性质》)这样的叙述能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特征?
              [     ]

              A.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也能用于中国
              B.将“教堂作为礼拜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也能用于中国
              C.对中国城市而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D.中国城市也是这样形成的,只是没有教堂
            • 10.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住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C.人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吗,卖争市者又开店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