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 2.
              “文化牌”、“文明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
              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B.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
              C.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瓦子”D.建立一座活字印刷坊
            • 3.
              右图是2009年9月26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发售的《京杭大运河

              ——山陕会馆》特种邮票。下列有关山陕会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政府在山陕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机构
              B.是山陕地方政府设在京杭大运河上专门向山陕商人征收赋税的机构
              C.是山陕商人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是隋唐时期运河沿岸商业繁荣的缩影和历史见证
            • 4.
              《旧唐书》记载,(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扬州的信息是
              A.地处交通要道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D.市场受官府控制
            • 5.
              “自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乡村的‘草市’被允许存在。”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这段记述表明
              A.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B.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
              C.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6.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
              A.闭关锁国B.盐铁官营C.“贱商令”D.“海禁”政策
            • 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早在美国独立前,北美地区和中国便有了贸易关系,中国的茶叶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中国的瓷器也已进入普通人家。但当时北美大陆的贸易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北美十三州的商人不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独立战争,北美十三州赢得了自由,这个松散的联邦面临着国库空虚,财政竭蹶的严重困难。英国仍然把美国当作敌国,对美国货物课以高额关税,不许其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英属西印度群岛;法国、西班牙等也对美国实行贸易歧视;北美十三州的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所有这些情况迫使美国商人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首先是中国。……“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燃起了新英格兰商人开拓东方市场,追逐利润的强烈愿望,在“中国皇后号”的带动下,美国社会很快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潮。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材料三 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47亿美元,增长将近200倍。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上半年中美经贸合作简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明代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背景及中美贸易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新时期中美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2分)
            • 8.
              (12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中期起,社会各阶层的表、食、住、行,纷纷突破明初礼制的等级界限,出现违禁犯分的现象,并由俭朴走向奢靡,呈现商业化和世俗化的趋势,而到了明代晚期。这种趋势越演越烈。
              从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开始大规模兴建,形成我国私家园林的全盛时期。在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江南的某些目林,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养鸡鸭鹅,蓄鱼数万头,有的产品还投放市场。“又从海外的红薯异种,每一本可植二三亩,每亩可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果百人腹”。
              ——摘编自《明代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
              材料二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遭而适人之遭,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康。
              ——李贽《焚书》
              材料三 佛罗伦萨上层社套人士的生活和花园是密切相关的……鲍维尔曾经这样评价花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任何一个给人们带来美好感觉的花圈都像是一座造物主赐给人类的避难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和深邃。
              1527年,威尼斯的一位外交宫曾经这样评价“建造这些花园尽管需要巨额的开销,但是他们所营造的景致却是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力……”在当时,几乎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以拥有自家的花园为荣。
              ——梁静《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花园与人们的生活》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现象。(6分)
              (2)指出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3)同时期的欧洲,和材料二相似的思想也已发展为一股强大的潮流。结合材料三,对这一欧洲思想潮流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评价。(4分)
            • 9.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B.唐朝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C.两宋时期城郊“草市”已经十分普遍
              D.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清时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 10.
              北宋东京“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