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④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 2. “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宥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 3. 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
              A.早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
              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
              C.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
              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 4.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最本质的现象是(  )
              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B.出现了工商业市镇
              C.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 5. 如果你穿越到唐朝,你可以:(  )
              ①看到以“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②看到杭州、湖州已经成为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③翻阅雕版印刷的《东京梦华录》;
              ④每月五次逛相国寺庙会。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 6. 某校高二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B.中外城市化进程对比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 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8.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此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据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三】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市场有了怎样的发展?为什么建国后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资本主义海外市场形成的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
            • 10.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