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古代商业受封建国家政策的影响,发展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姓名籍贯经商前境遇致富后简况资料来源
              江应萃安徽婺源家贫往浮梁为佣积累资金自开瓷窑光绪《婺源县志》卷28
              王学炜安徽婺源少贫为人佣工业木于泰州致富,捐资修桥筑路赈灾“不惜巨资”同上卷34
              倪尚荣安徽祁门家贫,采薪以奉亲,嗣习操舟业贾于鄱湖阊水间,家道日隆。后以五品衔受奉直大夫《祁门倪氏族谱》续卷
              李士葆安徽婺源家贫佣工芜湖货本经商,家道隆起,捐银千两建造会馆光绪《婺源县志》卷34
              鲍志道安徽歙县家贫,无以为生辅佐吴太守经营盐业,“自居积,操奇赢”,后任两淮总商《棠樾鲍氏宣堂支谱》卷21
              材料三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己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
            • 2.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新型学习方法。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宋时期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

              (2)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3)依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
              年份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万人以上城市数量(个)平均城市规模(千人)欧洲总人口
              (百万人)
              15005.61542261.6
              16508.31973174.6
              180010.036434122.7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没能实现转型?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
            • 4. 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该情况体现了(  )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