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公里,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1998年,美国出现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2000年,财政盈余达到1310亿美元。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6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12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的“新经济”现象。(7分)
            • 2.
              (26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政府的决策或行为对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景龙元年(707年)的敕令
              材料二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五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何谓“草市”?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草市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草市发展概况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材料三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什么经济现象?请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3)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什么新现象?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分)
              (4)材料五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怎样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发生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建立图二所反映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努力使“市场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的?(10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明嘉兴濮院镇“日出锦布千计,远方大贾携囊群至”,至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绸。”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明清商业中的哪些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5分)
            • 4. 海关守护着国家的经济大门,它的古今变化折射出国家对外关系的历史与现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广州。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闹。有番长为主,领市舶使籍(登记)其名物,纳舶脚(税),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
              ——《唐国史补》卷下

                     材料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平。其后,疆臣请开海禁,报可。康熙帝下令设置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并建立海关监督署专事管理。对外开放的口岸大小百来个。
              ——据《中西纪事》等书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乾隆帝)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江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诸多禁令。
              ——《国史概要》第395页

                     材料四: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议允。
              ——摘自《望厦条约》第二款

                     材料五: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六:1987年,李先念发布第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该法的各项基本原则,突出了新时期我国海关的宗旨。
              ——据《中国海关史话》第378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唐代海外贸易及其管理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将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指出清朝(康熙二十二年以后)与唐朝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一度开放海禁的政治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所述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所说的《望厦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定的?该条约第二款的要害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那时改革海关制度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六所说的“新时期”以什么为开启的标志?新时期里,我国海关的宗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