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皇帝不专制,文人言论自由,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盛,人民富足的时代。”这可能是对下列哪个时代的描述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 2. 某班学生分析了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得出的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 4.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该材料反映出明代
              [     ]

              A.工商业市镇兴起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对外贸易发达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字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2)联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3)联系材料一、二、三,归纳“宁波帮”的特点,以此来说明“英国商船宁愿多交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结论有
              ①政府对城市实行功能分区②纺织业分工明确
              ③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7. 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在北京建立会馆,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贮存货物之用。会馆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传统市场经济的扩张
              B.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
              D.商人子弟不断入仕
              D.不同行业的竞争加剧
            • 8. 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②区域分工明确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有晚清的一段材料:“中国之资本家,或为大商人,或为大地主…惟于此二者之外,有一外国所不能见之资本家焉,盖即官吏是也东西诸国,官吏而富裕者,未始无之…唯中国之号为大资本家者,则大商人、大地主,尚不如官吏之多”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反映了晚清资本家的地位在下降
              B、反映了晚清官、商合流的趋势加强
              C、说明晚清中国的大资本家主要由大商人、大地主构成
              D、说明晚清官场腐败
            • 10.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