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为“花机图”,史书记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三 安徽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图一、图二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能制造和使用结构如此复杂和精密的工具,却没有使生产进一步走向大机器生产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唱词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简述这种经济模式解体的标志和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 2.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3)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商鞅主张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商鞅上述思想?
              材料三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4)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
              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这种模式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更为完备是指什么的出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四分别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雍正帝曾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商办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年21.826.152.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雍正帝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甲午战争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庆历中,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范文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沈括《梦溪笔谈》
              (1)请摘录材料一中能体现范文正经济思想的内容,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该经济思想。
              材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18年夏至1920年春为第一阶段,1920年春至1921年春为第二阶段。……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品。1919年春,在15个城市居民面包消费量中,从黑市上购买的占60%.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人们连续几年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由于饥荒和营养不良,流行性疾病一度泛滥。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上的对策。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货币主义者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的主要陪衬。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领导下,他们对凯恩斯的政策与理论提出了有效的反对。凯恩斯主义者于20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消费函数模型,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也没有考虑价格或价格水平。
              --[美]哈里•兰德雷斯和大卫•C•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货币学派的具体主张,并说明美国和英国开始实行货币主义的执政者及其经济措施。
              (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 7. 改革的实践,深化了中国对市场经济的理解。阅读材料,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重农抑商是……古代世界各国所普遍遵循的一项经济原则。在中国,重农更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全过程。
              -- 360百科《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1)材料一中的经济思想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经济思想的主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从重商主义开始。 重商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就是,把金银、货币看作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富,拼命地追求金银货币,英国由于顺应历史潮流,一跃成为欧洲经济之首。
              --摘编自王丽庆 《试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西欧重商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跃成为欧洲经济之首”的其他重要因素。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8. 比较学习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摘编自《工业先声》
              (1)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分析说明其中一项政策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材料二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材料三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和美国在农业调整举措上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分析其本质区别。
              材料四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五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1
              3
              ,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年需8000亿美元。现有的多边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约为200亿美元。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较难。亚洲经济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不能很好把高额存量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该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已是首屈一指,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据中国新闻网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实行材料四中政策的原因。结合材料五,谈谈中国倡导设立“亚投行”的现实背景。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到清代的康熙中后期,却突然沉 静了下来。从表面上看,H世纪后期直至19世纪初期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西方技民主义 者无暇顾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世界,为清王朝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但是在15、16世纪“世界史整体格局”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安定环境并不能给清 王朝带来真正的发展机遇,相反地,它更隔阂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了解与联系。当时,传统 中国应对的最好方式,是需要不断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在碰撞与交融之间逐渐适应世 界历史的前进。但遗憾的是,中国没有主动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从而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融”突然沉静了下来,这无疑使清王朝的中国失去了调整自身、适应世界历变迁的持续性的机遇。-摘编自陈支平《以世界史视野看清代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作者关于影响清朝发展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得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