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清代康熙帝曾经下令,南洋一代的商人须三年内回国,甭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体现的信息不包括
              [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在东南亚贸易优势丧失
              C.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人口多,主张中国人移民海外
            • 2.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     ]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走官商结合之路
              C.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虚伪的反映
            • 3.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本目的是
              [     ]

              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维护传统
              B.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C.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 4.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均富”的具体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斯大林的经济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实行的经济政策对苏联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 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前进,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其内容很丰富,但其中却没有记载商品贸易活动,这主要是因为
              [     ]

              A.作者持重农抑商的思想
              B.南北方商品贸易活动遭破坏
              C.总结的是北方畜牧业的生产经验
              D.庄园经济发达
            • 8.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 9.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