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商人地位变迁
              材料一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管子·小匡》

              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材料三   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叶赋桂

              材料四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见有拥厚赀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趾高气扬,傲然自得。
              ——清·董含《三冈识略》

              (1)春秋时代,为什么把农列于商之上?
                                                                                                                                                                               
              (2)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大批以工商致富者,甚至能进入仕途?
                                                                                                                                                                               
              (3)秦以后,统治者为什么以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
                                                                                                                                                                               
              (4)董含对商人持怎样的态度?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 概况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据材料三,概况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税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税关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关于烟草的种植与消费,历来众说纷纭,争议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表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欧洲、中国传播情况表。

              材料2:清朝王简庵《临汀考言》载:“汀(州)属八邑,僻处深山,本无沃野平原,尽系层峦叠嶂。所有田土,即使尽栽稻谷,不足民间日给……康熙年间,漳(州)民流寓于汀州,以种烟为业。因其所获之利,数倍于稼穑,汀民亦皆效尤。迩年以来,八邑之膏腴田土,种烟者十之三四……以致本地无谷可买,米价倍增。” 乾隆年间,汀州永定生产条丝烟的手工作坊已遍布城乡。闽人远到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开设烟庄、烟行。南靖人庄锦文所开下峰烟行生产的水烟丝,畅销四川、台湾等地。在漳州东门街开设烟丝行的平和人庄八常,自制烟丝运销江浙致富,人称“庄百万”。
              材料3:清初《物理小识》:烟草“其性可以祛湿发散,然服久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死”。又据《烟酒税史》载:乾隆年间,始创烟税,黄烟百斤征银二钱;自光绪二十二年起,十年之间,四增其率。《烟草谱?烟税》亦载:“烟草,向于杂税内。各省完烟税银若干。”
              材料4:近代以来,西方烟草企业大举进军中国,抢占市场,市场上手工制土烟逐渐为机制卷烟所代替。同期,我国民族资本卷烟工业也开始兴起,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也称南洋公司)。1919年5月,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1)材料1中出现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2指出,烟草在汀州广泛种植的原因是什么?概括清朝烟草的种植与加工对福建经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4中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烟草企业的生存状况,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烟草的种植与消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法治社会逐步代替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首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银元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摘录自徐立志《清末商事立法研究》


              材料二: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摘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政府经济政策改变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改变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钦定宪法大纲》中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并指出其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政府何时改变了这一经济政策?对我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

            材料二 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峻还朝序》

            材料三 黄宗羲在论述经济政策时说:“(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四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履园丛话·产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材料四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莫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张一元”大事年表

            (4)阅读上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