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2.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     ]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B.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遭到歧视直到宋才开始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 6.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 7. 商人地位变迁
              材料一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管子·小匡》

              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材料三   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叶赋桂

              材料四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见有拥厚赀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趾高气扬,傲然自得。
              ——清·董含《三冈识略》

              (1)春秋时代,为什么把农列于商之上?
                                                                                                                                                                               
              (2)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大批以工商致富者,甚至能进入仕途?
                                                                                                                                                                               
              (3)秦以后,统治者为什么以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
                                                                                                                                                                               
              (4)董含对商人持怎样的态度?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 概况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据材料三,概况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