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古以来,我国对市场的认识和运用经历了曲折起伏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私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大明律附例》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明朝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农业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 2.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方面的小论文。他们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材料结论
              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成都等开始形成著名都会城市
              唐代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已经实施
              明朝太仓州的部分地主利用农村的廉价劳动力,除粮食生产外发展畜牧业、养鱼业、果树蔬菜生产,而且产品都进入市场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广州十三行主要承销外商进出口商品、代表外商缴纳关税、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及传达政令十三行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
              A.甲
              B.乙
              C.丙
              D.丁
            • 3. 晚清时期,清政府对外交往中,使用“天朝”的数目减少,主要是自称“大清国”“中国”,这一变化说明(  )
              A.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显著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4.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 5.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经济政策是(  )
              A.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
              C.实行赋役货币化政策
              D.坚持重农抑商国策
            • 6.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7.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到达北京,乾隆帝在致英王信中指出:“至尔国王 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則与天朝体制不合,此不可行。向 来东西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 朝定制1793年幕府派宣谕使到松前与俄国拉克斯曼使团接洽,双方交涉了三天,日本坚 持锁国,但也留有余地,认为“如热切希望,亦可至长崎听候该地处置”。
              材料二 1816年嘉庆帝向曾担任过广东巡抚的孙玉庭询问英国是否真的富强?孙答曰:“彼国大于西洋诸国,故强,但强由于富,富则由于中国•”嘉庆问其故?孙答曰:“彼国贸 易至广东,其贸易换茶叶回国时,转卖于附近西洋各小国,故富,因富而能强。西洋诸国之 需茶叶,亦犹北边之需大黄,我辈若禁茶出洋,则彼穷且病,又安能强?”据统计,1790-1830年的40年间,日本知识阶层介绍海外知识的著作有78种,地图50种,远远超过同一 时期的中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存朴《西方国家的外交、武力冲击与中日两国的回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政府面对西方冲击的反应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评述19世纪前期中日两国知识 阶层对西方冲击的回应。
            • 9.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这反映清代长期推行的政策是(  )
              A.维护统一
              B.重农抑商
              C.思想专制
              D.闭关锁国
            • 10. 史书记载,明太祖意识到通过海路,也可以与番邦交通,如果不禁止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恐怕大家都会不思劳作,纯事商业。为此,朱元璋(  )
              A.实行海禁政策
              B.秉承抑商政策
              C.派郑和下西洋
              D.废除丞相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