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 1757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D.重视国内市场开拓
            • 3.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澳门管理
              B.重视外交礼仪
              C.维持朝贡体系
              D.严控中外接触
            • 4. 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
              B.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C.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
              D.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
            • 5. 在世界步入近代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 6.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 7.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在不同朝代表现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清《海防纂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海上“丝银之路”的表现。“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该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消极作用?
            • 8.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9.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 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 10. 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D.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