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缗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 3.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 4. 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明清是民间手工业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44个。    
               一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1)概述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显著变化及对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比较它与“作坊工业”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战时期和战后几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轻工业。纺织工业,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而1914年至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49家。面粉工业在大战期间建立的约有100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一跃成为面粉输出国,1915年至1921年,中国面粉平均每年出超百余万担。其他像火柴业、水泥业等也都有些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3)依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说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 6. 明末清初出现一大批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其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B.清军人关后激起了汉民族的意识
              C.“西学东渐”的时代影响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努力
            • 7.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 8. 阅读下表:
              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余的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对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
              B.江浙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发源地
              C.江浙等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10. 【题文】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
            A.制瓷、冶铁技术的进步
            B.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推广
            C.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
            D.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