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出现的新现象有何关系?
            • 2.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C.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 3. 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 4.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
              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
            • 5.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 6.

              《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结论有 

              ①政府对城市实行功能分区   ②纺织业分工明确

              ③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 7.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
            • 8.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9.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 10.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