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对于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正式归入律法,是从唐代开始。“七出”指的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无子,是就妻子过了五十岁以后来说;口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更多是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等严重的疾病。丈夫可以根据七条中的理由之一休弃妻子。
              三不去包括:一、“有所取无所归”:指妻子无娘家可归;二、“与更三年丧”:指妻子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三、“前贫贱后富贵”: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有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
              依据材料指出上述规定的任两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合理解释。(要求:明确指出特点,史论结合。)
            • 2. 近代徽州程家账簿显示,程家经济由长途贩卖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变为主要从事粮食和茶叶生产,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但举办两三场娶亲、庆生等礼仪后的数次借债,无力偿清债务.这反映出(  )
              A.国际市场给小农经济造成灾难
              B.长途贩运商贸活动日益萎缩
              C.近代小农经济破产的基本走向
              D.家庭决策影响小农生存境遇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时是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国际考古学界在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等地,出土过大量丝绸织品的文物,有的至今仍保存完好。自那时期,能种桑饲蚕的地方,已开始大量注意引进中国的丝纺技术。在长安、洛阳和广州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胡商。他们从制售胡饼到珠宝、乐器,开了不少店铺,有的多年不归,把中国看成他们的第二故乡。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赵宏《“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加大了对丝路贸易苛捐杂税的征收,迫使利益受损的商人逐渐放弃丝路,欧洲在寻找新丝路通道中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手工产业商品也产生了极大冲击。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国家,由于社会分工的制约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农民不可能生产更多的商品进入流通。当欧洲在中世纪后开始觉醒,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各国,中国传统商品再也难以与各种工业产品相竞争,逐渐被机械化生产的商品所替代。缺少了商品的交易和流动,作为商道的丝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而遭到遗弃。
              --摘编自耿翔、贺小巍《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学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丝绸之路兴盛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的原因。
            • 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
              A.铁犁牛耕一-私田出现
              B.王室衰微--井田瓦解
              C.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D.土地改革--人民公社
            • 5. 环境、制度、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  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代农业是“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的理由。结合该模式存在的条件,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地位。
              (2)指出“交子”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
            • 6. 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  )
              A.依赖性
              B.脆弱性
              C.封闭性
              D.优越性
            • 7. 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8. 如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  )            
              职业白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商人
              占总人口比重24%36%30%10%
              A.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C.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最重要的变。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已历30年,探寻中国经济“奇迹”的成因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中国市场化改革得以推动,中国经济“奇迹”得以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及其引出的后续发展。农村突破并非政策的预设,家庭承包制的普及、乡镇企业的勃兴都在决策者预料之外。由“民工潮”引出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也是出于农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自发行动。这几个大事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制度创新及社会变迁都产生了或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当然,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的选择。 ------肖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最重要的变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结论的依据。
            • 10.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