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2.
              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②皇室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④皇室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3.
              明朝时期,我国的丝织业和棉织业中心分别是(   )
              A.南京、广州B.松江、苏州C.杭州、松江D.苏州、南京
            • 4.
              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 5. 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     ]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 6.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 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
              《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     ]

              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 ,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 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 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     ]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