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2.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

                  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 3.

               明朝成化年间有人说“松(松江)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这说明 (    )

                  A.徽商聚集在松江一带

                  B.徽商控制了江南的丝织业

                  C.优质棉布是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

                  D.徽商造就了“织造尚松江”这一局面

               

            • 4.

               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 (    )

                  A.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D.富商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相聚而居

               

            • 5.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6.

               (2010上海文综,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7.

               (2010上海文综,29)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          

               

            • 8.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 9.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10.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