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际政治与国家贸易” 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明人圻圻谓“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的,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其许市非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特以此为怀柔远人之政策。许市乃为对外之一种恩惠。……永乐元年十月,西洋琐里国遣使来贡,附戴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税,命勿征。     
              材料二    《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日本传》云“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直。札官言:……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宜大减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从之。使臣不悦,请如旧制。”……此种朝贡贸易制度,在财政收入上,不惟无利,且属一种负累;因此入贡必限定期。……宋元时曾禁止人们私往海外贸易,然其目的在于防止漏舶,为其有碍于政府之权利也。明则根本禁止人民私往海外市易,其动因在于防止海寇,亦即始于洪武时。 
              ——《宋元明清经济》

              材料三    16、17世纪,欧洲各国商业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参加了商业革命和贸易战争。所谓商业革命,就是指从16世 纪起,欧洲各国商业突然扩大,世界市场崛起的一种现象。……16、17世纪,英国拥有武装的商人,都参与了海盗掠夺活动,故英国被称为“海盗之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参与了海盗罪恶活动。英国政府对人事海盗掠夺的商人竟给予荣誉,授予爵士头衔,封官加赏,受英王接见。……英国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17世纪中叶,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发展航海业,颁布了《航海条例》。它规定进出口英国的商品,一律由英国船只运送,……西方国家为了垄断贸易,在国外和殖民地建立了特许商业公司,从事垄断贸易,不等价交换,贩卖奴隶,进行殖民掠夺等活动。
              材料四    ……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也不断尖锐化,于是1642——1648年在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推行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17世纪的海外贸易与中国明朝的海外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外贸政策对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

              ——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50-1900年间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对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 5.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织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物产和技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材料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亳厘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西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各产生了怎样的直接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谤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夏尔尼使团前往中斟,井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采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圆圆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水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培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采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责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足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而,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台所学知识,说明马夏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