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     ]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
            • 2.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
              C.明确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
            • 3. 晚清时的《申报》评论说:“厘卡之多,犹不止倍于税关之数,其司事巡丁之可畏,亦不止倍于税关之吏役。”这种现象明显不利于

              [     ]


              A.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B.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
              C.民族工业品的市场竞争
              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唐·王建

              材料2:“乃令贾人不得衣 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代晁错

              材料3: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材料1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有何共同特征?试分析这种经济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反映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 6. 北魏至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中央政府实行
              [     ]

              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
            • 7.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

              A、殷墟带刑具陶俑

              B、牛耕图

              C、甲骨文

              D、铁犁

          • 8.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9.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10.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     ]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