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郭沫若词:“……闸门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长。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     
              [     ]

              A.广通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 2.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 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D.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届世界领先地位
            • 3.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4. 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      ,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     ]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 5.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具、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下面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马钧改进的翻车推动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
              C.筒车和曲辕犁都是水田耕作工具
              D.沈括的《十二气历》以正月为岁首,有利于农事安排
            • 6. 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     ]

              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
            • 7. 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下列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坎儿井有渊源关系的是
              [     ]

              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龙首渠
            • 8.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9.        成都市在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中走在全国的最前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     ]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芍陂的修建
              D.西门豹渠的修建
            • 10. 线性文化遗产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江南地区是京杭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扬州和运河同龄。它是盐运的起点,是长江和运河的交点,鉴真东渡的出发点,是徽班进京的始发点…… 
              材料二:下表引自《杭州地方志》           
               时间
              人口(户)
              人口(口)

              隋大业五年(609年)
              15 380
              不详

              贞观年间
              约30 500
              153 720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86 258
              585 963

              南宋初
              1 240 000

              材料三:南北主要省区历代状元籍贯地对比表(据胡兆量等编著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述》整理) 

              材料四:

               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晚清状元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

              (1)“扬州和运河同龄”是因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联结江淮的运河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2)材料二、三反映了江南地区历史发展的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清之际的思想界十分活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政治、经济和学术等方面出现了哪些新观点。这些观点出现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地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地,在《马关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据材料四的地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南运河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