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
              (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
              (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 2. 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寒窑虽破能避风雨……”故事不能反映(  )
              A.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
              B.古代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
              C.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古代中国人喜欢小家小户过二人世界的生活
            • 3. “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
            • 4. 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5.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 6.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 7.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 8. 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  )
              项目数量(钱)备注
              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支出田租(上交实物)283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人头税(上交货币)406
              徭役与兵役2200部分兵役,农民亲身应役,
              其他以货币代役
              开支4918以战国时期的数据为参考
              2732
              祭祀等300
              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
              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
            • 9.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的出现
            • 10.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特点及所反映的经济观念。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条件。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