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提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为泰。”两人观点共同体现了(  )
              A.先秦儒家清心寡欲
              B.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
              C.先秦儒家要求人们求利有正道,求利不忘义
              D.认为人应当安于贫困,追求富贵安逸是可耻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生活的时代,农村公社、井田制度已经分崩离析,这使他耿耿于怀。所以当一些国君向他征求治国方略时,他总是说,要施仁政,而“仁政必自经界始”,也就是说,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复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孟子关于井田制度有这样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农田划分成为棋盘状,每家农民必须优先共同耕种“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种自家的“私田”。由于每家农民拥有同等数量的“私田”,所以过着没有贫富分化的和谐生活。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因此,黄宗羲不仅反对郡县制的国家向普通的小民征收过重的赋税,也反对郡县制形式的国家“困苦富民”过甚的行为,从而提出了以屯田制的方式来解决国防用粮食的政治问题,要求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恢复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摘自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黄宗羲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人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实质。
            • 3.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 4. “一个智者应当在所有正常和生活遭遇中追求道德,尽可能的了解并遵守古代礼仪.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他都应是仁慈、明智、勇敢的.他应当尊重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并期望与等级低下的人区别开来.”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戈拉
              B.老子
              C.孔子
              D.苏格拉底
            • 5.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还提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至董仲舒时,将孔子的这一人伦秩序改造成“三纲五常”.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强化了伦理关系
              B.束缚人性加强君权
              C.强化了父权社会
              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
            • 6. 阅读材料:
              材料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见图)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遣产名录》。

              材料二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记载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改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辞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摘自《中国近代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价康有为的观点。
              (3)材料三中与“打倒孔家店”相关的政治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4)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
            • 7.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伙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 8.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 9. 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 10.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