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馆官员T•T•梅多斯,根据第一手观察资料做出如下解释:
              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长……其真正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
              (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质力量来治国。
              (2)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
              一种制度是:公职竞争考试的制度(科举制)……
              --斯堪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可在题中四个要素中任选两点进行评析)
            • 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 3. 《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C.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4. “周文疲弊”
              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1)根据材料,“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
              (2)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
              (3)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
            • 5.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问题:
              (1)根据下面提示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或根据相关言论者,补充儒家言论,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序号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性本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天人感应”……董仲舒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 6. 西汉时贾谊上书《治安策》,建议汉文帝以礼、义、廉、耻的道德律来矫正社会上崇势尚利的颓风。这一主张体现了(  )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7.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 8.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冶---《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冶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 9. 苟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苟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10. 伏尔泰在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0/40

            进入组卷